假如把车臣的体量换成哪怕是阿富汗,车臣人能把战斗民族出身的俄罗斯搅个地覆天翻!

上世纪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面对小小车臣为什么却损失惨重?

车臣有多小?车臣人自己举例子:“车臣战争时的车臣男人都参了军——要不就是参加俄罗斯的部队,再不就是反俄罗斯的武装。”足以说明车臣人好战的同时,也道出它小国寡民的现实。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小加盟共和国,面积跟北京市大小差不多,第一次车臣战争那个时代,全国总人口不到110万,车臣族人正好100万,扣除女性50万,老人孩子30几万,剩下的10来万人,还得划分为两个阵营,可不就是只有全填到战场上。

上世纪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面对小小车臣为什么却损失惨重?

苏联解体的前夕,1991年的10月,车臣进行了总统和议会的选举,杜达耶夫当选为总统,赶在苏联解体之前,杜达耶夫就急不可耐的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拉起了六万人规模的武装队伍。俄罗斯联邦政府先期采取妥协政策,甚至把北高加索军区的军事设备转交给了杜达耶夫,其中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纵容车臣人事实上的独立,更是助长了杜达耶夫的气焰。车臣开始大规模驱逐俄罗斯族人,造假币、偷石油、搞绑架,这些措施就是新生的车臣共和国的主要资金来源,没办法啊,全国精壮男人的主要任务是军事化武装,根本不事生产,你让他们怎样生存?

俄罗斯形势稳定之后,车臣问题就开始凸显,对能源私自外流是俄罗斯不能容忍的创伤,想要止血,只有荡平车臣。1994年12月,第一次车臣战争宣告爆发,俄罗斯联邦军队兵分三路,攻入车臣境内。一直到1996年8月31日双方签定停火协定战争停止,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俄军死亡3826人,负伤17892人,失踪1906人,考虑到车臣人的武装规模,损失不可谓不惨重,俄方也没有达到战略目的,车臣仍然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

号称战斗民族的俄罗斯人为什么在车臣战场吃了如此大的亏?

上世纪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面对小小车臣为什么却损失惨重?

其实答案基本上已经在前文显现了。

一、俄罗斯历经数年动荡,人民信仰缺失、国内经济凋敝,导致军心涣散、军备不整。

二、从阿富汗战场不体面的撤出后,俄罗斯军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缺少实战、尤其是巷战经验。

三、俄方盲目乐观自信,战术失误:其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战前夸口,只要一个空降营,就能拿下车臣首都格罗兹尼,从战术上来讲,不该急功近利,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突入格罗兹尼,造成重大战损。

四、车臣全民皆兵,很多都是从阿富汗退伍的老战士,这正是俄罗斯士兵不具备的特质。

五、车臣人保家卫国,精神斗志高昂,面对大量平民伤亡这等新仇,复仇意志坚定凶狠。

六、首都的城市巷战和南部山区的山地战,都是车臣人的拿手好戏,具体原因可参照阿富汗。

上世纪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面对小小车臣为什么却损失惨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