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传统武术界被一位业余格斗选手搅得天翻地覆,颜面尽失。一些平时如雷贯耳的大师或临阵脱逃,或装聋作哑,尽失大师风度。何也?

有人说,传武不能实战主要原因是没有职业化,平时缺乏训练所致;也有的说,传武不能打的原因是缺乏实战对抗训练,云云,不一而足。

笔者以为,上述原因都是传武不能实战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传武的性质--套路,这是决定性的因素,它决定了传武本就是用来表演的而非用来实战的。即便传武的训练时间和强度远超散打格斗,它也不可能在实战中打败后者。

传统武术不能实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知道,擂台比武是高强度的运动,体力消耗巨大。反观传统武术和散打格斗,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武术在训练的时候更多的表现是闪、展、腾、挪,翻、滚、跳、跃等套路内容,在这些内容中间,偶尔才出现拳、掌、肘、腿等击打动作。其实,在真实的擂台对抗中,闪、展、腾、挪,翻、滚、跳、跃等这些好看的动作实际上是在极大地消耗体力,于比武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不少害处。反过来看散打格斗,其每一个招式,每一个动作,不是在攻击对手,就是在格挡躲避对手的攻击,或是在躲避的同时实施反攻。正是因为散打格斗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攻击或者防守,没有多余的动作,所以才有效的保存了体力以更有效的攻击对方。

传统武术不能实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另外,散打格斗在攻击或者防守中,正面始终是面对对手,这就决定了这种运动在训练中它能以实战为蓝本,模仿实战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必然在实战中展现出平时训练的水平来。而传统武术的闪、展、腾、挪,翻、滚、跳、跃本就是表演性质,除了白白消耗体力,根本不适合平时对抗训练;如果非要将它运用到实战对抗训练中去,势必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传武“喂招”等奇怪现象。而传武训练中的“打木桩”等内容,于传武水平的提高也是毫无用处的。毕竟人是活的,对抗动作也是瞬息变化的,怎么可能在实战中象木桩一样任由对方攻击?

传统武术不能实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综上,传武之所以不能实战,绝大部分因素是由于传武的套路性质使然,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只适合表演而不适合实战。即便将传武选手职业化,每天也坚持按该拳种招数进行“喂招”式的对抗训练,最终的结果还是无法“跨界”进行比赛,更无法与散打格斗相提并论。那些什么真功夫已经失传或者什么高手在民间等说辞,完全是自欺欺人的笑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