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句:“君子远庖厨也”,被争论了数千年,人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呢?

不知道这段话来龙去脉的人认为孟子是瞧不起厨师,知道这句话出处的人认为孟子是假仁假义。其实孟子只是揭示了人性所共有的特点,你我都会有这个问题。我们先叙述一下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免得我们的讨论只流于表面。

齐宣王问孟子一个问题,争议了数千年,其实是你我都有的问题

孟子

齐宣王问孟子:我这样的人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我听说大王您曾经坐在大堂上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在堂前走过,您问牵牛的人,这是做什么的?牵牛的人说道:“这是宰了用于祭祀的贡品”,你不忍心,于是让人把这头牛放了。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祀了吗?”,你告诉他说怎么能不祭祀呢?换一头羊来祭祀吧。有这件事吗?

齐宣王问孟子一个问题,争议了数千年,其实是你我都有的问题

宣王:是的,有这件事情!

孟子:凭大王拥有这样一颗仁德之心就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啊!

看到这里,很多人认为这个问题很搞笑,难道用羊和用牛有区别吗?事实上连齐宣王自己都觉得很奇怪。

齐宣王问孟子一个问题,争议了数千年,其实是你我都有的问题

于是齐宣王就问孟子:百姓们觉得我吝啬,其实我齐国虽然不大,我对一头牛还不至于吝啬。我就是看那头牛没有罪过,却要被宰杀,看着它瑟瑟发抖的样子我于心不忍。但是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

孟子: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而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宣王问孟子一个问题,争议了数千年,其实是你我都有的问题

其实第一句话才是孟子的重点:“见牛而未见羊也”。这一句往往被很多人忽略,后面的那句话反而常常被人提到。

孟子的意思就是,你看到了牛的瑟瑟发抖,所以会对他怜悯,你没有看到羊瑟瑟发抖,所以没有对它产生怜悯。重点不在于牛羊有什么区别,而是在于你看到了和没看到。

齐宣王问孟子一个问题,争议了数千年,其实是你我都有的问题

就像我对你说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屠杀了600万犹太人,很多人可能内心波动并不大。如果我告诉你日本在南京屠杀了30万人,你一定会觉得日本人像禽兽一样。如果再配一张图片,你一定连灭了日本的心都有了。因为那是我们的同胞骨肉。人们往往会对自己亲近的人或者自己亲眼看到的产生怜悯。

齐宣王问孟子一个问题,争议了数千年,其实是你我都有的问题

就像欧洲国家发生了恐怖袭击,美国人也会非常悲痛,但是他们对中东的灾难却视而不见。什们看到有人吃猪肉无动于衷,但是如果看到有人吃猴子会觉得不可理喻,因为猴子更像人。什们很容易对哺乳动物产生怜悯,但是却很少对昆虫和鸟类产生怜悯。什们认为宰杀动物是杀生,但是却对砍伐植物视而不见。

所以孟子说道并非是没有道理的,这更不是孟子假仁假义,孟子只是是揭示了人性所共有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善心是有界限的。

很多人其实对于经典一知半解,就去盲目批判,有些人则是故意断章取义,这样都是不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