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庄

邀请了一位教授,就开启了美国文学史新篇章?三位天才加入康奈尔

1947年,康奈尔大学迎来了一位讲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教授,这名年近50的男子相貌平常,眼中却颇有几分傲慢。因为不善言辞,他的课堂授课基本依赖讲稿完成,差不多就是对着念的意思,幸好这门课在学生中口碑却颇为不错,常常座无虚席。显然,此前7年卫斯理学院的教学生涯已经给他奠定了一些名气,很多学生早就了解到:他姓纳博科夫,是一名俄罗斯流亡贵族,文学品味极其刁钻,对大作家们的点评犀利透彻,常常能提供惊人视角,而且十分毒舌,所以很想来一探究竟。

邀请了一位教授,就开启了美国文学史新篇章?三位天才加入康奈尔

1958 年,纳博科夫(右)与妻子薇拉在纽约的家中下国际象棋。

说来也是奇怪,这位文学教授此前担任过的一个职位,跟文学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鳞翅目的分馆长,而且正儿八经地在《昆虫学家》(The Entomologist)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过学术文章。很大程度上,在博物馆工作解决了他的一个大麻烦。纳博科夫一家是1940年来到美国的,他和他那身材娇小的妻子薇拉喜欢收集蝴蝶标本,拥有数量可观的藏品,随着收藏不断增长,找地方存放都会是问题。一开始纳博科夫只是作为一名无薪的志愿者开始在博物馆工作,后来这份工作成了兼职,能够领取到一份微薄的薪水,在他离开前,大约达到了年薪1000美元。不管是由于一直不能谋得正职,还是出于其他原因,纳博科夫呆到了第六个年头,终于从哈佛去了康奈尔,带着妻子和儿子,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克瑞格环路8号,搬到纽约州伊萨卡市东州街957号。

那一年,康奈尔大学并不知道自身很快将开启一个美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当然你知道——今天大家都知道——1955年,依然还在宣读着他文学讲稿的纳博科夫教授,将会出版一本名叫《洛丽塔》的小说,掀起了几乎血雨腥风一般的文学界争吵。关于这本书,我敢说即便没看过文字版,很多人应该也看过电影了,即便没看过电影,多数人也背得出它的开篇:“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就这么个中年男子爱上未成年少女的故事,位列现代图书馆评选出的20世纪最佳英文小说Top 4。

邀请了一位教授,就开启了美国文学史新篇章?三位天才加入康奈尔

青年时期的纳博科夫(右)与妻子薇拉

1953年,纳博科夫来到康奈尔的第六年,他课堂上来了一个叫作托马斯的小伙子,年轻得不像话,高中连跳两级直接上了大学,并且也是相当不务正业了——主修工程物理专业却来听文学课。两年后小伙子去海军服役,直到1957年才回到学校,以英语学位毕业。这个小伙子毕业后去了波音公司。1963年,他写出了一本叫作《V》的小说,拿下了福克纳奖,他姓品钦。

不少美国后现代文学研究者都试图找到纳博科夫和品钦在康奈尔互有交叉的证据,但鲜少有什么发现,除了如今珍藏在公共博物馆中的教师打分表上的确印了该名学生的名字之外,但,没有成绩。纳博科夫并不记得这么一位学生,因为当时听他课的人太多了,而品钦到后来也承认,自己没把纳博科夫的课听完,因为对方的口音太重了自己听不懂。只有纳博科夫的太太薇拉说她记得,托马斯·品钦的作业是她改的,很特别,一半手写,一半打印。

康奈尔大学在邀请纳博科夫担任文学教授的那一年,并不知道很快将开启一个美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不止纳博科夫,甚至不止品钦,库尔特·冯内古特于1940年入学该校,主修生物化学专业,1947年去了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1969年出版了《五号屠场》。如果说这三个人有什么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全都属于打破了学科界限的天才。科学和艺术都利用了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如古尔德所言,“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没有事实就没有艺术”,这两者在某些人身上完全是共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