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文/刘应龙

2017年9月21日至24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举行,在被列入中国欧盟互认的3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录中,有一个产品名叫“巫溪洋芋”。这是个什么东西呢?可能除了大部分重庆人外,很难猜出它是什么。

image.png

巫溪是一个山区县名,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处,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绝大多数人世代以种田为生,主产号称“三大砣”,就是红苕、洋芋、包谷。

image.png

红苕也称红薯,洋芋又叫土豆,包谷就是玉米,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种着这“三大砣”,吃着这“三大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image.png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这里,人们的生活逐渐发了变化,虽然由于地理的原因,农民们还是年复一年地种着“三大砣”,但这“三大砣”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家家户户购买大米作为主食,“三大砣”有的成了辅食,有的成了经济作物,更多的是派上了另外的用场,那就是喂猪。

image.png

巫溪人特爱吃猪肉,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保持喂有10头猪左右,每年杀几千斤肉,虽然也有卖一部分的,但大多是用盐淹制成熏肉,送人或自己吃。喂这么多猪,当然要很多饲料,巫溪农村喂猪从不买饲料,以前就是靠在山上地里打猪草,舍不得喂粮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人愿打猪草了,这“三大砣”就成了猪的主食。

image.png

如今的巫溪农村,这“三大砣”还是占据着主要地块,因为它是当地不可替代的农作物,红苕除了可以直接喂猪外,还可以熬成麻糖或自己加工成淀粉做出很多美食;洋芋同样除了直接喂猪外,也可以自己加工成淀粉或煮熟晒干做成各种美食;包谷除了喂猪外,还可以烤酒或直接卖钱。因此无论社会怎么变化,这“三大砣”在巫溪是不可能消失的。

image.png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巫溪这毫不起眼的洋芋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成为了中欧互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在全国各地销售,欧盟销售,还将销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从此,全球的伙伴们也有机会吃到巫溪的三大砣之一啦!

image.png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重点引导支持、农业部主办的全国综合性农业行业盛会。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主要是通过政府间签订产品互认协议,实现双边产品对等保护,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纳入互认清单的产品,不仅可以享受到欧盟高水平产权保护,还能提高品牌国际影响力,其含金量很高,看来世上任何东西都不可小视,说不定就应了那句话——曾经的我你爱理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image.p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