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患心声】宝贝,希望你有一天能理解,妈妈选择了白大褂,就难免成为不合格的母亲!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晒自己陪伴家人的幸福时光,而常年都要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就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

尽管他们对家人缺失的陪伴,换来了更多家庭的健康团聚,但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舍小家顾大家的同时,难免有心酸、有愧疚、有话想说……今天,小编就带您去听听市中心人民医院PICU一名护士的心声。

今早起来,刷到同事的朋友圈,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的儿子发烧生病不舒服,在电话那头哭得嗷嗷叫……而我这个儿科护士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照顾别人家生病的孩子!”

虽然这种场景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已是见怪不怪了。但作为一名PICU的护士,同时也是一个普通妈妈,我确是感同身受、心疼又心酸,忍不住为同事们点赞。

PICU是儿童重症病区,一个与死神抗争、没有硝烟的战场!一扇厚重的隔离门,将其与外界完全隔开:门内是在生命边缘徘徊的危重患儿和忙着全力抢救的医护人员,门外则是焦急等待的家属。

患儿的家属们往往坐立不安,在走廊来回徘徊,夜以继日守在门外,只为能离病房内的孩子近一点。每当PICU大门开或关,都撩拨着他们那紧绷的神经。哪怕“弹指一挥间”,哪怕“管中窥豹”,他们也要凑前向里面看一眼,或跟医护搭句话。

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唯有以更努力的工作来换取患儿与家属的早日团聚。以护士为例,我们白班的安排是从早上8点上到下午4点,但患儿多、病情重,遇上抢救,大家忙到晚上7、8点也是家常便饭;如果上夜班,通常要从下午5点多一直忙碌到第二天上午11点,再与白班同事交接完自己负责的患儿,回家时基本已将近中午。

真正能陪伴家人的时间,少得可怜。缺席孩子的成长是护士妈妈的遗憾,但我们既然选择了穿上白大褂,就应履行它赋予的神圣使命!记起在医学院毕业授帽仪式上,我门握拳宣誓医者誓言——努力朝向做一名优秀合格的护士。九载余,我做到了一名优秀护士,然而我却做了孩子的“不合格”妈妈:答应孩子的事,往往无法完成;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得可怜;有时就连孩子生病了,也不一定能陪在身边照顾……

但是宝贝啊,希望你有一天能理解,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是为了在医院照顾更多需要护理的小宝贝们,他们生了重病,与爸爸妈妈暂时分开,单枪匹马地和病魔作斗争,当下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护士“妈妈”的安慰和陪伴,所以你的妈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尽快康复,早日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跟你一样健康成长……也许等你理解的这一天,你也会以妈妈为傲!

供稿:PICU 黄晓丽

主编:曾宁

编辑:谢国豪

心疼医护人员

或有共鸣的您

请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