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9 06:4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王双娜

让忏悔录成为“活教材”岱山破除警示教育“看客”心态

“这些人曾经是我们的同事,看了他们的忏悔录,我内心非常震撼,如果他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小事小节上放松要求,就不会逐渐走上犯罪道路。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警醒……”日前,在岱山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参观的交通运输局干部小李谈了自己的体会。

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是构筑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堤坝,提升警示教育活动实效的有效举措。在警示教育月活动中,岱山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忏悔录这一反面教材,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摒弃“看客”心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

岱山县纪委监委依托警示教育基地,专门在展厅中设计了一面忏悔墙,以近年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了7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忏悔书。将贪腐干部一笔一画书写的忏悔书原稿进行展示,一个个红色手印让人触目惊心,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成为敲在心里的一记记警钟,真正触及党员干部的灵魂。

岱山港客运服务公司原总经理王海岳,在忏悔书上中袒露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心态变化,“在平时与老板的交往中,虽然保持着一定警惕心,只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点方便,但其实是一点点把自己推向了深渊,从第一次收受礼物到现金,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来的心安理得,其实价值观已经扭曲,而我的犯罪行为也终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字字锥心、痛心疾首的忏悔,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是一剂警示良药、一记当头棒喝,让党员干部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而还原案情、面向镜头的忏悔,更加具有冲击力,更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岱山县纪委监委利用前不久查处的、在全县引起较大反响的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后勤服务科原科长鲍晓涛挪用公款案件,拍摄了《沉迷赌博 输掉人生》警示专题片,高度还原鲍晓涛违纪违法行为的全过程,深刻剖析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揭示贪腐面目。通过忏悔实录、同事评价、情景模拟等多方面进行案情再现,警醒党员干部,针对性更强、教训更深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