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浮生》,一部直白的不能再直白的散文式文艺片。他没有指向性明确显而易见的故事观点,需要的是耐心细细品味;有个帅气的男主,全片露脸时间却屈指可数;没有生动多变的场景、炫酷的特效、刁钻的记录方式、节奏缓慢,朴实到让你偶尔会觉得这个“鬼故事”过分单调。

用时间记录“灵魂”反观人生,打造极简“人鬼情未了”

说到这里,你完全可以想象它是一部“极简”到了怎么程度的影片。

如果你是看片必要起因高潮结果的强迫症患者;非满屏炸裂的激战大片不看的热血人士;喜欢看帅气的脸,捉摸面部表情乃至眼神传达演技的颜值控;如果你是准备看恐怖片。那么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部影片一定能够让你睡了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

用时间记录“灵魂”反观人生,打造极简“人鬼情未了”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鬼魅浮生》在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展映之后,便受到专业人士的追捧,豆瓣评分7.5,却口碑分化。这种需要沉淀静下心来思考的意识流风格影片注定小众了,正如片中男主卡西·阿弗莱克主演的在国内小范围上映的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它把生活整的“丧气十足”,需要阅历积累和生活的经历才更容易达到共鸣。

用时间记录“灵魂”反观人生,打造极简“人鬼情未了”

卡西·阿弗莱克《鬼魅浮生》中扮演一位被类似白床单遮盖全身的“鬼魂”C。故事讲述了M和C是一对恋人,一次车祸,C不幸去世。而他的灵魂却放不下执念,再次回到了和M曾经共渡美好时光的小木屋里,默默陪伴M从绝望到走出过去重新融入生活,见证小木屋里外发生的一切,和时光的流逝……

同样是小众艺术片,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有出色表现的卡西·阿弗莱克在《鬼魅浮生》中所扮演的C是一位因为牵挂流连尘世的鬼魂,挑战几乎全程不露脸的独特表演。对于帅哥来说,真需要莫大的勇气啊。哀婉的配乐衬托下,卡西·阿弗莱克的表演观众看不见任何的面部表情和任何外露的肢体语言能够借以表达情绪,甚至连台词也几乎没有,只能通过走位配合背景音乐,传达给观众关乎生死,时间与情感话题。

用时间记录“灵魂”反观人生,打造极简“人鬼情未了”

这里就说到了影片《鬼魅浮生》的特别之处,同时也是它被部分人诟病的短板了,导演的艺术表达方式。还记得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吧?冯导另类的采用圆形画幅构图,突出展现农妇李雪莲一次次上访背后的故事和道理,将观众的视觉聚焦在一个圆圈里,关注点更集中,是一次颠覆的尝试。冯导除了把这种特殊构图当作了艺术表现手法,还为了满足自己“二十年来没出过格,这次想做点出格的。 ”的小“任性”。

《鬼魅浮生》导演大卫·洛维起先作为剪辑师为人知晓,运用镜头语言自然不在话下。影片采用了4:3画幅加圆角构图,有种小格调的复古感觉。摒弃不必要的取景,鬼魂视角突出C的徘徊执念。它几乎极简到了“什么都没有”地步,这些用来表现影片层次的手法就尤为重要。

用时间记录“灵魂”反观人生,打造极简“人鬼情未了”

它一点儿也不像美国电影,导演利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表现出时光的流逝,节奏慢到你会想要重新审视它美国制造的定位。

就拿C刚刚去世时来说,停尸间里,去世的C一动不动的躺在那儿,整个空气都要凝结的窒息感,如此持续了一两分钟,似乎各种牛得不得了的“诈尸”事件即将上演,此刻观众的内心是小鹿乱撞般的期待,然而,我只能说,小主们想太多了。这一段时间的静止等待,C的心中一定正在进行某些思考。

用时间记录“灵魂”反观人生,打造极简“人鬼情未了”

另一幕女主回到了小木屋,端着派在镜头前不停的吃了起来,这一镜头更是长达6分钟之久,而化作灵魂的C站在角落,注视着M,默默陪伴。荧幕前,观众会和M感同身受的体会时间一点一滴的缓慢流走感觉,活着的人面对死亡,鬼魂怎样面对向对生者的执念,不同的空间维度,彼此都承受着时间的煎熬。这种影片中留白的表达方式,烘托哀伤,很容易产生共鸣,引人思考,同时也是一剂很好的催眠药,这就真的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了。

用时间记录“灵魂”反观人生,打造极简“人鬼情未了”

这是一篇不带剧透的影评,《鬼魅浮生》相似于经典影片《人鬼情未了》的人鬼之情,却没有《人鬼情未了》那么罗曼蒂克,多了一些人生的哲理感悟。关于故事,它是有结局的,可能只有自己静下心来品味,才能有所思考,觉得“时间”并不那么难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