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时期,美军为实施侦察任务投入了当时刚刚研制的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除了侦察越南之外,也使用它对中国进行侦察活动,自然屡次被我军击落,于是残骸被我们当成礼物收下,这真是“白送”的,我们连张收条都没给美军。中国的无人机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款军用无人机的研制,也就是:长虹一1/无侦-5无人侦察机,一个早已退役的型号,不过做为为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开端,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它的研发史。

中国的无人机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款军用无人机的研制,也就是:长虹一1/无侦-5无人侦察机,一个早已退役的型号,不过做为为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开端,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它的研发史。

谈及它的历史,那么必须提到美国曾“白送”中国的美制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时期,美军为实施侦察任务投入了当时刚刚研制的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除了侦察越南之外,也使用它对中国进行侦察活动,自然屡次被我军击落,于是残骸被我们当成礼物收下,这真是“白送”的,我们连张收条都没给美军。

1969年,在美制无人机的基础上,经过历时10个月的修整、改装、试制,中国的第一代无人侦察机:长虹-1,也称:无侦-5,完成设计定型,不过这仅是一个开始,仅仅无人机本身完成了,还需要研发相关的地面监测控制系统等。于是长虹-1,于72年11月28日实现首飞,随后进行了大量测试工作,最终于1980年定型正式装备部队。1980年时,长虹-1正式定型。

长虹-1可用在军事侦察、高空摄影、靶机或地质勘测、大气采样等的科学研究,上个世纪的80年代时,我军曾在西南边境作战时期,使用它进行首次实战使用,成功收集到了情报。拿现在的标准来说,它的性能并不是出众,但是借助于它的研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无人机研发体系,从而成就了今天的无人机大国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