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世凯,他身上的标签有很多,诸如“窃国大盗”、“卖国贼”、“野心家”等等,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日的近代史上,袁世凯是第一个让日本人吃瘪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袁世凯在朝鲜时的发迹史。

揭秘袁世凯发迹史:是近代击败日本第一人 在朝鲜睡了王后睡公主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袁世凯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袁世凯被其婶母牛氏(袁保庆之妻)抚养长大,他本人也在1864年过继给无子的袁保庆为后嗣。

袁世凯曾醉心于功名,希望能通过走科举之路求得一官半职,少年时的袁世凯也曾做过荒唐事,但是为了考科举他也曾发奋读书,但是他读书累到吐血也未能考得举人之名,于是便去投靠袁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将领吴长庆。

在吴长庆麾下,袁世凯依然未有放弃考取功名之愿望,他曾在1882年3月对其三哥袁世廉写信说:“弟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1882年(壬午年)正好为乡试年,袁世凯本欲应举,但清朝属国朝鲜突发事变,改变了袁世凯的人生轨迹。

去了朝鲜,袁世凯自然失去了继续考乡试的机会,但是让他步入了另外一个波澜壮阔的大舞台,正式步入了历史的大舞台。在朝鲜袁世凯呆了12年,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并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从此开始飞黄腾达,可以说袁世凯的发迹之始便是在朝鲜。

揭秘袁世凯发迹史:是近代击败日本第一人 在朝鲜睡了王后睡公主

为何袁世凯会随军入朝呢?咱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在清军入朝前的朝鲜局势。

1392年朝鲜李朝建立,到了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明成皇后(死后被追封的,生前最高称号是王后)出生时的1882年,朝鲜李朝和中国的清朝一般,都已经到了垂死挣扎的地步。

1863年朝鲜哲宗去世,因身后无嗣,储位出空。后来的朝鲜高宗李熙的父亲李是应成功的让李熙成为了朝鲜的国王,李是应便成为了朝鲜事实上的掌权者,他便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大院君”。

为了控制朝鲜,大院君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镇压一切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反对势力,还怕李熙长大后,重用其外戚家族势力,所以便从大院君的闵氏夫人远支族人那选中了闵致禄的女儿做为李熙的王后,闵致禄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皇后,有些地方称她为闵兹映(민자영,一说闵紫英或闵贞镐),在这我们还是以闵紫英这比较容易拼写的名字称呼她吧。

闵紫英家族已经落魄,大院君便觉得其好控制,却不想这个闵紫英手段高明,暗中收揽了一大批反对大院君的势力,并于1873年其煽动大院君的反对势力上书要求大院君还政于李熙,让李熙亲政,最终大院君被赶下了台.李熙名义上是亲政了,可是朝鲜的实际大权却落入了闵紫英之手。

在韩剧中,闵紫英是一位仁慈、善良、英明的“女王”形象,实际上这个女人手段歹毒,心胸狭隘,行事残忍,在为政方面又没什么建树,只知道任人唯亲,在其掌权后,朝鲜宫廷没有任何王子或翁主出生的消息,这背后的原因大家自然清楚。

李熙有个宠妃张氏,据传闵妃对张氏非常残忍,命人割下她女阴的肉并逐出宫外。她还与日本缔结了《江华条约》,其开放亲日的做法也被认为是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开端,为以后日本吞并朝鲜铺平道路。而闵氏子弟在地方强取豪夺更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接连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882年朝鲜大旱,大院君便利用百姓及群臣对闵紫英的不满而煽动了宫廷叛变,闵紫英势力不敌,其也被迫逃离王宫,然后向中国方面求救,清廷立刻派吴长庆、丁汝昌率领3000名淮军进入朝鲜,袁世凯就是这三千淮军中的一员,之后清军通过一场鸿门宴,控制了大院君,并将其押解到了中国,又扶持闵紫英继续掌权。而此时的朝鲜成为了大清帝国实际上的最后一个藩属国(名义上最后的藩属国是尼泊尔,大家想不到吧?),所以大清非常重视对朝鲜的控制。而日本也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对外则是蠢蠢欲动,于是朝鲜便成为了中日双方明争暗斗的“前沿阵地”。

揭秘袁世凯发迹史:是近代击败日本第一人 在朝鲜睡了王后睡公主

当时很多朝鲜人因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而逃去了日本,在日本他们见识了日本因明治维新而散发出蒸蒸日上的朝气,让他们仿佛找到了指路明灯,于是这批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组建了一个“开化党”,主张“外结日本,内行改革,联日排清,脱离中国,宣布朝鲜独立,实行君主立宪”。

而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在朝鲜的淮军一部被调遣回国,这让开化党的领袖朴泳孝看到了希望,认为他们可以趁中国军队大量回国之时,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闵妃势力,在朝鲜寻求施行“君主立宪制”。

1884年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朴泳孝发动了兵变,软禁了李熙和闵紫英。

而当时的袁世凯已经成为了中国方面在朝鲜的最高负责人,他不顾其他官员的反对,毅然率领一营官兵及朝鲜新军左右营向朝鲜王宫发起了攻击。

袁世凯的实力在当时并不占优势,因为朴泳孝方面除了有朝鲜开化党的成员外,还有日本浪人及驻朝日军的支持。在人数上,袁世凯和朴泳孝可谓是势均力敌,而朴泳孝则还有处于守势及有人质在手的优势,从表面上看,朴泳孝的赢面是更大的。

但是朴泳孝方面的几百宫廷卫士,是袁世凯训练出来的,在关键时刻这些人倒戈相向,开化党和日本人不敌,这场政变被袁世凯镇压了下来。史书上将这次政变命名为甲申政变。

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因这一事件受到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同时也使日本人对袁世凯“憾之刺骨,百计排陷之”。

袁世凯此举被同僚吴兆有嫉妒,其弹劾袁世凯“妄开边衅”、“擅挪军款”,1885年袁世凯被迫回国,但是李鸿章却对他鼎力支持,命袁世凯于1885年10月护送大院君回朝鲜,同年11月又封年仅26岁的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袁世凯在朝鲜时虽然也有一些过激、粗暴的手段,但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战争前还曾经多次派人暗杀袁世凯,只不过没有成功。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袁世凯暗示朝鲜政府向清政府乞援。随后日军迅速出动朝鲜,企图挑起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7月19日,袁世凯化装成平民逃走,7月22日抵达天津。也就是说袁世凯在朝鲜前后呆了12年,逐渐成长成为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从1885年10月再度去朝鲜,成为朝鲜的“太上皇”、“掌权者”时,袁世凯这个在朝鲜实际上的最高权利拥有者,则成为了闵紫英拉拢及依附的对象。这个闵紫英有世界第一美女之称,又主动向袁世凯示好,血气方刚的袁世凯自然轻易的就丢盔弃甲了。

可是毕竟是非正当的男女关系,传出去还是影响不好,于是为了方便俩人偷情,闵妃想了个办法,将她母家的表亲金氏,说给了袁世凯,然后闵妃就能趁去袁世凯那探望妹妹之名和袁世凯巫山云雨。

后来袁世凯回国,不仅带回了金氏,还将金氏的两个陪嫁丫鬟也纳为了妾室。

后来这三个朝鲜女子,给袁世凯生下了十五个儿女,民国四公子之一,死后上千妓女送葬的袁克文就是朝鲜公主金氏的儿子。袁世凯一生一妻九妾,还曾和朝鲜皇后暧昧非凡,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对了,在朝鲜时,袁世凯曾建议李鸿章,让大清全面控制朝鲜,使其成为中国之一省,作为抵御日本之野心的桥头堡,也可趁日本未壮大之际,给予雷霆之击,但并未被李鸿章所采纳。

袁世凯死前,自挽:为日本去一大敌,并不算是自吹自擂,确实在中日两国的近代史上,袁世凯是第一个让日本人吃瘪的中国人,中国的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算起的,日本的近代史则从明治维新开始算起,都是发生在十九世纪的事情,在此期间让日本人吃瘪的第一个非日本人,就是袁世凯了。

而袁世凯和日本之间最著名的还有“二十一条”,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但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通过拖延时间、消极回应等等措施,最终只和日本人签订了《民四条约》。

关于此事,著名近代史学者蒋廷黻是这么认为的:“关于二十一条的交涉,袁世凯、曹汝霖、陆宗舆诸人都是爱国者,并且在当时形势之下,他们的外交已做到尽头。”

史学家陈恭禄分析袁氏让步的原因说:“就国际形势而言,中日强弱悬殊,和战均不利中国,衔其轻重利害,决定大计,终乃迫而忍辱签订条约,何可厚非?”

“初则据理力争,终则丧权辱国”是史学家石源华对袁世凯及北洋政府在关于二十一条事件中表现的评价,个人认为是比较中肯的,后人一味斥责其丧权辱国而对其外交努力视而不见,是有失公允的。

而袁世凯死后,中国四分五裂,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渗透及侵略的速度,也是事实,所以说袁世凯确实乃“日本之一大敌”。

最后再说一句,闵紫英生前最高的称谓是王后,因为当时的朝鲜是中国的属国,属国的最高领导人是不能称皇帝的,那么国王的女人,自然也只能称王后、王妃等。不过甲午中日战争后,虽然日本全部控制了朝鲜,但是朝鲜名义上仍然没有完全亡国,1897年李熙自称皇帝,建国号为“大韩帝国”。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于是闵紫英便习惯性被后人称之为“明成皇后”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