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正是这些先天的缺陷,后天的打击使萧绎成为性格狭隘的人,十分注重他人对他的看法,对于评价比他好的人,都要加以残害。萧绎,字世诚,小名七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南朝皇帝多风雅,萧氏父子正是其中代表。

他读书万卷,一心想要成为圣贤,最终只做到了一半,国家就亡了

说起中国历史上有文化的皇帝,朋友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唐玄宗、李后主、宋徽宗、乾隆爷。但是大家往往会忽略这一位,熟读万卷经史,立志成圣成贤,著作等身的梁元帝萧绎。他勤奋图治,却惨遭亡国,死前还焚书十余万。这背后又有什么隐情,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生。

一、贵为皇子,立志圣贤

萧绎,字世诚,小名七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南朝皇帝多风雅,萧氏父子正是其中代表。父亲萧衍出身于名门兰陵萧氏,在未当皇帝之前就在文坛小有名气。在当了皇帝之后更是提倡文治,使梁成为南朝文化最辉煌的一个阶段。大哥萧統,又称昭明太子,其所编《文选》是历代读书人案头必备之书,古语称“《文选》烂,秀才半。”读透这一本书,就是半个秀才。三哥萧纲,为梁简文帝,在文学史被认作是“宫体诗”的开创者之一。

他读书万卷,一心想要成为圣贤,最终只做到了一半,国家就亡了

《琅琊榜》中的靖王,据说是以梁元帝为原型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中,萧绎受家人风气影响,自是不甘落后。作为皇子的他,却一点没有因为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斗鸡走马,悠游自在的生活,养成养尊处优的习惯。他有崇高的理想志向,他在自编的《金楼子》一书中说道“周公没五百年有孔子,孔子没五百年有太史公。五百年运,余何感让焉。”他立志要成为孔子一样的人。

他六岁就能写诗,十五岁就读书万卷,文章写得非常漂亮。他十四岁开始,因为眼睛有病,让左右侍从给他读书,持续36年。据《资治通鉴》记载“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读书上面,即使在睡梦中,仍不忘读书创作。据《梁书》记载,他一生著书20部共423卷。

他读书万卷,一心想要成为圣贤,最终只做到了一半,国家就亡了

(梁元帝 职贡图)

二、天生眼疾,徐娘作怪

但萧绎是不幸的,据史书记载,他出生的时候一个眼睛有病,后来在治疗过程中这个眼睛完全瞎掉。这个缺点给他一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魏晋南朝阶段,社会上是十分重视个人容貌气质的,魏晋南朝士族男子皆化妆,展现给人秀美的姿容。我们所说的“貌比潘安、看杀卫玠”中的两大帅哥皆是这一时期的美男子代表。社会风气如此,独眼龙萧绎在这样的社会里该是多么自卑。候景作乱帐下王伟曾作檄文写道:“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这一句触动了萧绎的禁区,于是此人被捕后,他将此人的舌头钉在柱子上,然后剜出他的肠子示众。

他读书万卷,一心想要成为圣贤,最终只做到了一半,国家就亡了

(梁元帝 剧照)

大家都学过一个成语“半老徐娘”,但这个徐娘不是一个省事的徐娘。她原名徐昭佩,在萧绎还是湘东王的时候便嫁于萧绎。虽然萧绎先贵为皇子,后贵为皇帝,但是她看不起独眼的萧绎。她每次知道萧绎要来她宫里的时候,便化“半面妆”来笑话萧绎的“独眼龙”。而且她喜欢喝酒,每次喝醉,都要吐到皇帝衣服上。这就算了,她热衷于给皇帝戴绿帽子,先后跟和尚智远、侍从暨季江、大臣贺徽通奸。暨季江感叹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自此“半老徐娘”的名声传千古。奈何徐娘虽多情,却不向萧绎。

他读书万卷,一心想要成为圣贤,最终只做到了一半,国家就亡了

徐妃 剧照

也许正是这些先天的缺陷,后天的打击使萧绎成为性格狭隘的人,十分注重他人对他的看法,对于评价比他好的人,都要加以残害。《南史》评价道“帝性好矫饰,多猜忌,于名无假于人。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坏。

三、侯景作乱,中兴大梁

萧绎是七皇子,本轮到不到他做皇帝的。但奈何人算不如天算。

萧绎7岁的时候被封为湘东郡王,本来他可能将在王位上开开心心的过一辈子。但奈何来了一个捣乱的候景,候景本是东魏来的叛将,但糊涂的萧衍不听大臣的劝告,接纳了候景。但后来他又想用候景与东魏来交换自己被东魏俘虏的侄子。这促使候景作乱,侯景率兵攻入建康,围困台城。江南遭受了自东晋南迁以来最大的打击,门阀士族尤其王、谢大族惨遭屠戮大半。

他读书万卷,一心想要成为圣贤,最终只做到了一半,国家就亡了

《琅琊榜》中的皇帝,原型是萧衍

此时的萧绎正值42岁,太子舍人萧歆到江陵宣武帝密诏,以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但此时的他面对如此形势,却起了异心,本有实力救援,却作壁上观,没有及时救援他的父亲,而却忙于同兄弟们趁乱争夺地盘。待两年后,他借助陈霸先与王僧辩平定了侯景之乱,终于登上了帝位,成为大梁的中兴之主。

四、江陵之乱、焚尽图书

萧绎虽然当了皇帝,但是候景之乱带来的余波并没有完全消除。他的对手岳阳王萧詧在战乱后投降了西魏,与西魏大军一起讨伐效益的驻地江陵。而此时的萧绎却疏于防守,他自认为自己谋略得当,如诸葛亮与姜太公一般“候骑交驰,仍麾白羽之扇;兵车未息,还控苍兕之军”。而且他面对敌军的围攻,依然担心臣下夺权,禁止佣兵的陈霸先、王僧辩等人动兵。离他很近郢州刺史主动申请救援,他都断言拒绝。他想依靠手下的文官试图靠其谋略扭转战局,最终,江陵城破。

他读书万卷,一心想要成为圣贤,最终只做到了一半,国家就亡了

(江陵焚书)

城破之际,萧绎作了一个令千古读书人痛心不已的事情。他将梁内府所藏的十四万多卷图书在江陵城焚烧殆尽,用剑砍柱子,叹道“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这是秦始皇焚书以来又一次规模最大的故意的焚书活动。于是,南朝数百年积累的文化遗产我们今日见到的只有寥寥几本而已。被俘后,问及其为何焚书,他讲“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其白衣素马的投降,换来的也只是被杀。他的一生至此落下了帷幕。

文书君说:

萧绎的一生是悲剧的,他一生时刻不忘读书,学富五车,文章流光溢彩,著作等身。但是,或许是由于生理缺陷,他的性格非常易怒、狭隘、敏感。他一生立志成为周公、孔子一样的圣贤,却落得亡国之君的下场。难道真的是万卷图书导致的吗?也许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唯有一个在学问上和性情上都完整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圣贤吧! 其实萧绎只做到了“半个圣贤”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面,如果只是注重外界所见的一面,性格里的黑暗面不加以重视及纠正,迟早会造成悲剧。北大弑母的学霸吴谢宇或许也正是忽略了自己的另一面吧?

参考文献:

1、姚思廉:《梁书》卷五,《元帝》,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2、李延寿:《南史》卷八,《梁本纪下》,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3、萧绎:《金楼子》,中国书店影印四库全书,

4、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