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稳中有升。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7%,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1月15日至16日,2019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介绍,2018年我国综合观测取得新进展。风云二号H星、风云三号D星、风云四号A星和碳卫星投入运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风云卫星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陈振林表示,2018年,中国气象局与“一带一路”各方的国际用户对接风云二号卫星服务需求,与国家航天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合作意向书和协定,建立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应急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高。

2018年,气象部门还完成了全国近14.5万个贫困村的太阳能资源评估,为光伏扶贫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中国气象局:风云卫星助力“一带一路”国家防灾减灾

此外,气象局与各部位之间也在2018年展开了深入合作。

从2018年起,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联通了视频会商系统,联合开展未来15天全国空气质量形势预测会商会。2018年底,两部门签署总体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李健军称,气象影响大气污染物形成、扩散、传输和沉降,与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气象实况观测、预报预警信息是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根据合作协议,2016年至2018年,中国民航局与中国气象局开展了深入有效的合作,搭建了面向航空安全与效率的气象大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共享观测信息和基本预报产品。双方还合作研究开发雷暴、颠簸、积冰等重要天气的预报预警产品,并提供在线服务,比如,合作研制了面向各机场雷暴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及未来变化,强度及预期变化等产品,研制了面向京广等大流量航线的雷暴预报和积冰指数、颠簸指数等产品。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副处长马珂也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最多的国家。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必须依据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清洁能源发电能力,统筹安排各类电源开机,才能有效消纳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低碳供应。

中国气象局:风云卫星助力“一带一路”国家防灾减灾中国气象局:风云卫星助力“一带一路”国家防灾减灾中国气象局:风云卫星助力“一带一路”国家防灾减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