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为何“院士退休”?这项制度让年轻院士和功勋元老齐声称赞!

今天,97岁高龄的中科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正式退休了。

这个消息一经发布,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惑:在传统观念中,院士是终身的荣誉,怎么还会退休呢?

确实,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当选者无一不在各自投身的研究领域中取得过标志性成果,在业界的影响力更是毋庸置疑。因此,院士往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终身,以前很少有退休的先例。

但是,这一情况已发生了转变。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院士退休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稳妥有序推进院士退休工作。院士退休制度的出台,是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院士的年轻化问题,把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选进院士队伍,保持我国科研事业的活力和动力。而要在制度上推陈出新,离不开勇气和信念,一改陈规,正是党和政府勇于创新的表现。

事实上,院士年轻化的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中。2017年,中科院完成新一轮院士增选。新当选院士61人,平均年龄54岁,60岁以下的达到92%。可以说,一支朝气蓬勃、战斗力十足的院士队伍正在形成当中。

当然,推动院士退休制度,并不意味着减少对为祖国立下卓越功勋的元老们的关心和关爱。国办印发的《通知》已明确强调,从优保障院士退休后待遇;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发挥好院士退休后的作用等具体举措。这些妥善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和院士群体的关心爱护。

院士退休,也不代表着他们将从历史的舞台上默默消失。正如吴孟超院士在自己退休仪式上所说的,“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铿锵有力的话语,既展现了吴老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也将院士等高级知识分子与祖国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得淋漓尽致。

吴孟超院士虽然退休了,但他的功绩和成就将被国人铭记于心。而他的光芒,也将照亮更多后来者的前行之路。江山代有才人出,院士队伍的年轻化,必将有益于我国社会和科研发展。向吴孟超院士致敬,也有理由坚信,中国科研的明天会更美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