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这道难题,中国家电厂商今后才能高枕无忧

什么热,做什么。什么赚钱,搞什么。完全不讲什么商业规律、更不考虑什么商业道德;也不关心更不再乎,市场和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只要有机会就一窝蜂而上。看你做,我也马上去干。

在中国家电产业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有没有政府的准入门槛和管控,在所有的家电品类都会发生一窝蜂而上、市场过热、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也是最近10年,5年来,困扰很多家电厂商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原创发明的产品,面临来自同行和对手的模仿抄袭骚扰,很多创新投入面临难回收的尴尬;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只能长期陷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竞争泥潭之中,动不动就滑到亏损悬崖边;

远的,如空调、冰箱、洗衣机,在家电下乡政策推出的4年间,企业和品牌数量一下子以百余家的规模和速度在增长,丝毫没有人关心市场从红海已经进入血海大战;近的,则如水槽洗碗机,方太发明后在市场上经历3年多推广成功引爆洗碗机市场后,一下子涌现出50多家企业,各种概念的水槽洗碗机产品,再战江湖。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公开宣称“我们避开了方太的技术专利保护”。

此情此景,可以说每2-3年都会在家电行业出现一次,而且每次都会给创新者和投者机们带来“两败俱伤”的痛苦局面。创新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投机者的钱也会面临打水漂的尴尬。大量的重复、过剩产能,以及在低端市场的无效竞争,带给整个家电产业的不只是痛苦,还有尴尬与无奈。

初步诊断,40年来屡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大量中国企业的自主原创能力差,模仿抄袭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团队的培养、能力的建立和意识的强化;很多中国企业总会说,掌握原创性、核心技术得给我们一些时间。

二是当前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普遍偏弱。对于政府来说,知识产权从过去的0到1,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保护体系的建立,也需要一个时间。更重要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还不能影响经济、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由此这也给众多的中国企业抄袭模仿提供了空间和温床;

三是整个中国家电产业过去40多年,单单靠一项“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制造”技能,就赚的盆满钵满。由此,在这种背景下,也没有去想着马上去建立新的技能和差异化竞争力。由此带来的最直接结果:总认为,能力的建设可以临时抱佛脚,却忽视了技术创新既是买不来,也不是靠速成就能掌握的。所以当一些家电厂商真正想搞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时候,才发现来不急了。

花10年、20年走完外资企业30年、40年的路有可能,但是想只花2年、3年就想取得外资企业30年、50年的技术成就和创新,绝对没可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家电企业要想破解“自主创新能力差”、“浮躁”、“投机”等问题,关键就是要耐住寂寞、坚持方向。

当然,有人会说,喜欢跟风,喜欢模仿,喜欢炒热恋、跟趋势,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似乎并没有错”。过去30多年来,中国家电产业就是靠这种方法、模式快速成长起来的。但是,站在新的时代拐点上,这种浮躁、急于求成甚至不劳而获,已经无法帮助中国企业继续走下去,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怎么办的新问题,再一次摆在所有中国家电企业的面前。

面对这种局面,显然破解的手段只有一条,真的是应该真抓实力、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从与企业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入手,进行差异化的突破。同时,还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市场,还要放眼未来的市场竞争,以持续性、连续性投入谋求在行业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变化从来都是一个“聚沙成塔”、“细水长流”的过程,必须要从0起步,经历从0到1的历史性一步,才能完成从1到100的质变和跨越!

====

家电圈:中国家电覆盖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