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低调布局消费金融,闷声发大财?

/

低调的万达金融,加码布局消费金融

万达低调布局消费金融,闷声发大财?

转型中的万达,一举一动备受瞩目。1月12日,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做了《万达集团2018年工作总结》。

消金界注意到,万达金融作为万达集团四大产业之一,在王健林的“2018年工作总结”中,只用两句话就带过了。

总结2018年工作成绩时:金融集团收入433.6亿元,完成年计划101%,同比增加28.6%。

布置2019年工作任务时:金融集团收入496.4亿元。

而万达金融集团成立之时,王健林曾说:万达金融集团将会是万达未来价值最大的一块。一前一后,反差巨大。

今年,万达在金融业务上,有些刻意的低调。但背后动作频频,却有着不一样的意味。

万达低调布局消费金融,闷声发大财?

万达金融要瘦身?

万达集团官网上这样介绍自己: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形成商管、文化、地产、金融四大产业集团。

万达金融集团的业绩也一直保持增长。

2017年收入321.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5.5%,净利润完成年计划的1961%,创万达完成计划指标的历史纪录。

2018年收入433.6亿元,完成年计划101%,同比增加28.6%。而2019年的收入任务是496.4亿元。万达金融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毫无疑问,万达金融是万达转型之后重要业务板块。

万达集团在金融业务上低调处理的态度,和监管对于民营金控的严监管不无关系。

万达低调布局消费金融,闷声发大财?

2018年11月,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对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民营金融控股公司,做了“点名批评”。

《报告》列举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七大问题:盲目介入金融业、虚假出资、集团运作、隐匿架构、逃避监管、关联交易、急剧扩张。

并指出,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具有急性病特征的问题,在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存在监管盲点,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还在加速积累和显现。

下一步,将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全面、持续、穿透监管,建立统筹监管机制,并赋予监管主体有效的监管手段。

这些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市场准入监管,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设置资产负债率要求,严格股权结构管理,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集团整体风险管控,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等。

在对民营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之下,万达的低调可以理解。

但万达绝非只做到低调,而是开始了做“减法”。

在2018年12月17日,绿城中国(3900.HK)发布公告称,与卖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现金27.18亿元收购百年人寿9亿股股份,占其股份总数的11.55%。

该公告没有披露具体的卖方,只说明卖方为“中国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商业、地产、文化产业、旅游业及金融业。

而此前据百年人寿披露的信息,只有第一大股东万达集团与此条件相符,持股比例同为11.55%。

由此几乎可以断定,万达集团将百年人寿的股权卖给了绿城集团。

另外,一位万达的前员工透露,万达旗下互联网科技支付业务飞凡正在寻求买家,但需要对方整个打包拿走,而不单卖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万达集团卖了人人想要的保险牌照,又要甩手第三方支付业务,这引发了外界猜测:不停卖卖卖的万达集团,是要给万达金融也瘦身么?

万达低调布局消费金融,闷声发大财?

大举布局消费金融

就像王健林自己说的那样,“只看到我们卖卖卖,却没有看到我们还在投新的项目。”

万达低调布局消费金融,闷声发大财?

消金界注意到,就在2018年11月,万达向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增资,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加到了25亿元。

一边卖掉保险牌照,一边增资小额贷款。看来,万达金融的调整不仅仅是瘦身那么简单。

消金界发现,万达金融有加码布局消费金融的趋势。

目前万达集团拥有上海万达小贷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第三方支付)。

万达集团100%持股的大连万达(上海)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则拥有广州万达普惠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不仅如此,万达集团旗下的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还持有同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9.42%的股权。而同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广州市萤火虫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

与此同时,万达集团还持有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5%的股权。

消金界还发现,万达集团通过弘毅贰零壹伍(深圳)股权投资基金中心,间接持股浙江上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拥有多张小贷牌照的万达金融,已经有快易花、万达贷、万e贷等多个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

卖掉保险牌照,加码消费金融,万达布局的金融业到底要怎么做?这也许要在整个万达集团的转型中去理解。

万达低调布局消费金融,闷声发大财?

优势是场景

万达一直在强调转型,而外界对于万达能否转型成功,以及对地产起家的万达集团能否做好互联网金融也持怀疑态度。

而王健林在2018年万达年会上回应的,“说房地产转型是伪命题,那是因为他们转不了才这么说”。并表示万达“还在转型过程中,最终完成目标是2020年”。

整个万达都处于转型之中,金融业务的布局或许可以在万达的转型中找到答案。

万达转型思路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重点服务消费”。

王健林表示,预计10年之内,服务消费会占据消费主导地位。这种转变既是冲击,也是商机。万达今后要紧紧抓住服务消费、体验消费产业,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

而在消费领域,万达集团拥有足够多的场景。万达商管、万达文化集团都可以为万达金融提供充足的场景。

现在万达已经拥有多张小贷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持股消费金融公司,甚至持股农商行。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资金端与资产端相配合,万达金融正在全面进军消费金融领域。

现在看来,万达对金融业务的低调,或许只是想“闷声发大财”。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