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与中国的纠葛始于很多年前,早在该机还在研制时,就已经屡次传出中国已经购买该机的消息,但有一次次被证明是子虚乌有。最后终于在2015年11月19日,中俄两国在冗长谈判后签订了24架苏-35SK战斗机的购买协议,使中国空军成为该机的第一个出口客户。

  目前俄罗斯已经按照合同交付了14架苏-35,剩余10架将在今年交付完毕。这笔交易价值约20亿美元,相当于单价价格约8300万美元,成为近年来中俄之间规模最大的军用飞机交易。

  外国军事分析家之前分析中国购买少量苏-35的原因只是对该机的“产品117S”/AL-41F1S发动机感兴趣,是为了获取该机的推力矢量技术。但2016年年底首批4架苏-35抵达中国时,并没有像人们猜测得那样降落在沧州试训中心,而是继续南飞,直接装备了南部战区空军某旅,直接打破了这种毫无根据的分析。

  从这方面看,这笔交易最终为中俄双方带来了双赢局面。俄罗斯获得了苏-35的第一个出口客户,而中国空军则获得了一种能立即形成战斗力的先进战斗机。此外,中国还获得了一个深入了解俄罗斯最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和推进系统的机会,并能够探索和发展推力矢量战术,同时还加深了中俄之间的军贸合作。

  有趣的是,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空军苏-35SK的座舱并没有经过汉化,与俄罗斯空军自用型完全相同,因此,中国空军派去共青城培训的苏-35飞行员都精通俄语。此外,中国苏-35在配置上基本与俄军自用型一致,同样具有AL-41F1S推力矢量发动机、“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数字化线传飞控系统,翼尖最新的L265M10-2“希比内”-M电子战吊舱,甚至还沿用了“侧卫”经典的蓝天白云空优涂装。从外观上看,中国版苏-35唯一的不同就是右侧垂尾后缘取消了一个导航天线。

  我国与苏-35SK一起引进了俄罗斯最新的R-77-1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R-77-1是R-77(AA-12“蝰蛇”)的改进型,加大了射程,同样采用惯性+中段无线电修正制导方式,高空迎头攻击射程提高到110公里。这种导弹能攻击高度20-25000米的12g机动目标。R-77-1外观识别特征是其栅格尾翼根部没有了凸起的转轴整理罩,降低了飞行阻力。

  中国空军把苏-35部署在南部战区的主要原因是接替老旧的苏-27SK和歼-11战斗机执行南海战斗巡航任务,同时为轰-6K护航。在这种长航时任务中,苏-35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大内油优势。作为“侧卫”家族的最新改进型,苏-35的内油增加到11.5吨,最大航程达3500公里。相对于南海周边国家的战斗机,苏-35在航电、武器、电子战能力和机动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