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欠下”的电影票,不少观众自认为有两个人。一个是周星驰,另一个王欣。

星爷的电影票,在《美人鱼》已经还清了,所以即将冲春节档的《新喜剧之王》已经开始显示出颓势:

“冲着XX也要看”的逻辑已经开始失效了。前两年屡试不爽的“大IP+流量明星”在全年几乎全线票房扑街,一度喜剧影响力不逊于周星驰的开心麻花,也在《李茶的姑妈》上结结实实栽了个跟头。

“冲着XX也要看”不灵了,那“冲着XX也要用”呢?

出狱一年,王欣做了两件事。去年9月拿了贝塔斯曼和IDG的3000万美元天使轮,以及今年1月宣布以匿名社交产品回归创业。前者被他视为“拿给团队看的”,后者则是他口中的“刚需”。

昨日,三款APP对战微信,包括王欣的马桶MT。但上线后已全部被微信屏蔽,马化腾在朋友圈旗帜鲜明地反对负能量匿名社交。连“国民老公”王思聪也表示“都是垃圾,没有机会”。

曾经,以“产品经理”的标签示人的王欣,显然清楚一款产品在这一阶段流失用户的后果。但在抓紧修复问题的同时,可能要开始审视一下自己的人设。

正如前文所示,“欠XX一张电影票”从本质上来讲,是社交货币的一种体现。自称“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约等于为自己贴上了一个“周星驰影迷”的标签。“欠王欣一张电影票/会员”,很大程度上为自己贴上的是“关注互联网行业”或者“我也青春过”的标签。

中国这个复杂且庞大的市场中,整天把热点挂在嘴边的人,不算好就是他所在圈子中的“懂的人”。王欣就是陷入了这样一个“大V怪圈”中。从过往的舆论来看,吹捧王欣,至少已经能聚集起相当一部分人。而这群人表现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主要关注的并不是“做了什么”,而是“谁在做”。王欣目前聚集起的大量用户,并不像微信早期切入市场时,是瞄准了“移动端即时通讯”这一需求的发芽,而仅仅因为它是王欣做的。

影视行业中,也经常会依据“自带滤镜”,而选择一些出品方。也正是如此,电影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XX的电影”才是重点。但在2019年第一个大热档期的表现中,已经充分展示“陪跑”趋势渐现,电影行业的话语权迭代已经开启。

9部开启预售影片的背后,传统意义上的大型电影公司对“高配”影片的话语权越来越弱。例如,《飞驰人生》的主控方为韩寒的亭东影业,《疯狂的外星人》的主控方则为宁浩持股的欢喜传媒等。影片的话语权更多地转向与影片主创团队或主演相关的新兴电影公司,大公司反而沦为“陪跑”者参与其中。而且,这样的趋势也在向票房号召力强劲的其他档期蔓延。

也就是说,在所谓的“影视寒冬”之下,小而美的影片一般投资较低,相对稳妥。如果国内公司想做特效大片,那么在资本寒冬下,第一缺钱,第二比不过好莱坞,几乎没有优势。所以,小而美的类型片更适合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生存。此类影片多聚焦小人物,有更加深切的本土情怀,更易引发人们共鸣,而这些正是好莱坞大片不具备的特点。

因此,当资本寒冬过去,才是大制作的爆米花电影、特效电影的春天。到那时,中国的电影巨头公司可能会重新崛起,但在那之前,小而美的影视公司或将取代跌跌不休的上市电影公司们。

也就是说,这些影片手中的电影版票,已经在增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