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18年,形势的艰难提供了难得的观察窗口和学习机会,让我们对一些行业看得更加清楚。而这,也突显了好项目的稀缺和宝贵。

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大关,屏幕还在增加中,“看电影已经成为过年新民俗”,小镇青年成为新的票仓,小投资高回报的电影越来越多,一切看起来都不错。

但实际上,中国电影也正在一个十字路口,电影院越来越多,观影人数也越来越多,但观众们的口味也愈发难以揣测。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赔得底裤都没了。是混水摸鱼拍烂片圈钱?还是专注拍电影,用品质去赢得高票房?中国电影票房的持续走高,看似热闹,实则“危机四伏”。

这背后的“危机”,其实因人而异。一部影片的面世,是关于建立信心。一是对市场在长期内在价值的信心,二是对自己所投资的项目保持信心,三是对国运的信心。其中,国运是投资的最基本的前提基础。很难想象,把巴菲特、芒格这样的投资大师放在朝鲜、叙利亚、伊拉克、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他们能有什么样的作为?这些国家要么经济崩溃、战火纷飞,要么根本就不存在股市。

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影视国运呢?客观地看,中国影视业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后期制作技术还远没有美国那样强大,影视政策还处在变革之中,主创人员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但依然有很多值得乐观的因素。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中国的国运如何,悲观和乐观都没有太大意义,取决于未来我们(尤其是决策者)选择如何去做。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资产配置决策,所以投资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放弃当前的现金流,折现于项目未来的现金流,也符合世界的基本规律和规则,甚至经得起长期的实践检验。影视业未来是光明的,但不确定因素太多,谁都不敢说自己会是最后的赢家。

就说好莱坞挖下的“坑”,在它的概述下,生活中永远没问题,处处都是香车宝马、美酒佳人,英雄永远打不死,正义总是战胜了邪恶。时过境迁,20多年后中国电影却总是把好莱坞挂在嘴边,动则就说我们请的是好莱坞的制作团队,编剧是好莱坞的金牌编剧,特效是好莱坞做的。

当好莱坞真正不行了,中国电影应该揭杆而起另立山头时,反而说要向好莱坞学习,大势注资、收购、赞助好莱坞电影,把好莱坞的电影当成标杆!正是这些规则(其实就是老掉牙的套路)让好莱坞丧式了真正的活力,让影视投资再次成为被“嘲笑”的对象。

对于中国电影是至关重要的这年,混水摸鱼的烂片穷途末路,高品质的电影供不应求。每次作品,在尊重每一张电影票的同时,也在敬畏每一份电影版票。这源自对投资逻辑的自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