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关节外科主任刘建:

锤刀打磨出的生命力量

“别让患者当面感激你,背后却骂你。”

“手术不是只要你努力就能做得好的事。”

“哪怕见过大部分从脖子到脚后跟的手术,也别急着确立专业方向。”

“别总想着做主刀,先用心体会如何做个好助手吧。”

“怕什么?该出手时就出手。”

“会做手术就不读书了?临床经验越丰富就越该读书,有些书还应该重读。”

“在病例讨论时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要知道对比,不能盲从……”

这些话,市一院关节外科的医生们耳熟能详,因为科主任刘建几乎每天都要给他们“拎耳朵”。

很多人说骨科医生相当于三级木匠,也不全是调侃,看看他们常用的手术工具,刀、剪、钳、针、电钻、骨锤、螺刀、钉子……手术室总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钻头高速旋转的呼啸声,把断了的接上,把缺损的补好,把多余的去除。骨科医生不止是个脑力活儿,更是个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作为市一院的骨科元老,他用一双通过上万台手术雕琢出来的细腻灵巧的双手,一次次创造者人体力学奇迹,然而他却并不认同外界对骨科医生“木匠”的戏称。

“一个好的骨科医师所做的手术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一件‘木匠活’,因为木匠活有复制的成分,而骨科医生则必须时刻创造,追求生命之美,当人们说起一个手术就立刻想到你,那你的打磨才算有了样子。”

骨科医生刘建,已经敲敲打打了30年。

意外错过志愿却幸运入对行

每逢其他科的人听到刘建的手术室里传出的电钻、电锯、金属敲击声时,总会打趣地说:“刘主任又在装修了。”

骨科、装修队、木匠,这种简单粗浅的印象不仅普通人有,连不少医生也这么想,业内甚至有人说,肿瘤等学科以现代生物学知识为基础,更加高大上,骨科的基础则是牛顿时代就已成型的力学,太古老,缺乏新意。

“误区来自不了解,等你真的走进去,你才会发现这种认识的偏颇,甚至无知。给人体‘搭架子’是一种艺术创造,这个过程,妙不可言。”然而,刘建口中的“妙”处,却始于两次意外。

1983年高考将一门心思想考哈工大、梦想做一名工程师的刘建进入了徐州医学院,造就了他的第一个“意外”。“有啥好抱怨的?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变数。我后来想通了,没人会‘入错行’,只有人不努力,踏实面对一切比什么都强。”

终于完成了5年的医科苦读,刘建被分入市一院骨科,成了他的第二个“意外”。当时市一院骨科是“一穷二白”,医生少,设备有限单一,只能做钢板内固定等简单手术,骨折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很多股骨折患者碍于条件,只能做牵引治疗外加石膏固定,并发症梦魇终日缭绕不散,一个星期只有2—3台手术,但刘建却找到了坚守的理由。

“我觉得我适合做骨科,”刘建掰着手指说,“我熟悉并且喜欢解剖,动手能力不俗,对平面立体图形理解力强。另外我发现即便伤病情一样,但没有患者的情况是相同的,这就需要医生在治疗时富有创造性,并且因为患者有美观和生活质量的要求,骨科治疗还必须兼顾人体力学和艺术性。最重要的是,我身体不错,十几个小时的大手术我能扛得住,打钢板、拧螺丝有劲,这就行。”

于是,刘建废寝忘食、昼夜不停地在骨科扎了下去。

对骨科的兴趣竟然30年不减

骨科医生精通人体骨骼构造、神经血管行走以及各块肌肉附着点,娴熟地运用各种手法,复位骨骼脱位,接骨续筋,治疗各类骨病、筋伤。外人觉得神奇,是因为不了解骨科医生神奇手法背后的积累。治疗时的一个动作都基于对每一块骨头的烂熟于胸,所以他们能信手拈来。

“不可否认,骨科医生和木匠确有共同之处,粗中有细,也用钢板桩、螺丝钉固定断处,也关心固定牢固与否,但医学考虑的因素更多,”刘建拿起一个模型说,“桌椅腿是死的,固定好了符合简单力学原理就可以了,但骨头是活物,是会生长的,医生追求的牢固、固定是为骨骼生长创造条件,最终促进愈合,你要考虑很多因素,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保护血供、坚强复位、恢复功能、兼具美观,还要考虑患者是否有基础病,手术中是否加压、减压、固定位置选择、生物环境……”

刘建的细致谨慎是出了名的,而这源自他的一个遗憾。

1995年,一名东海男孩因车祸导致骨折、血管破裂,送到市一院时已经昏迷不醒,刘建从夜里9点一直手术到第二天早上7点,虽然保住了孩子的命,但他的一条腿却因血管堵塞只能截肢,这成了刘建职业生涯中的最大遗憾。

“你永远要和时间赛跑,我们只有用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避免这样的遗憾。”

没有谁的生活比骨科医生的还枯燥,手术时间长,有些大手术一站就是一天,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下了台还要写手术记录、回去还要查房、上门诊、写论文、制定手术方案、会诊、病例研讨、搞科研、带教,急诊患者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刘建在办公室匆匆眯一小会儿后,第二天的手术又来了。

“我知道患者是看不完的,对我来说他们就是患者,但对他们来说,我却是一个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所以必须咬着牙坚持。”刘建说。

现代骨科医学其实也很高大上

刘建领衔的市一院关节外科,早已打破了人们对骨科的简单刻板印象,医生们勤奋地修炼骨科理论、解剖学、影像学、手术学、细胞学、材料学、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专业技能,为了不断更新前沿骨科知识,已站在职业生涯高处的刘建仍在不辍进修学习,主导骨科在全市率先完成膝骨关节单髁置换术、胫骨高位接骨、外科脱位治疗股骨头坏死、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等10余项高难度骨科手术,多次填补港城骨科技术领域的空白。

为了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刘建主导建立了每周定期全科业务学习制度,更新医学知识,对复杂疑难病例进行讨论交流,并对手术病例X光片进行分析和点评,让年轻医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病例。

“我很欣慰赶上了分子生物学全面融入骨科治疗的黄金时代。以骨折的治疗为例,我们现在的内固定器材和手术技术术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可以把具有成骨诱导作用的生物因子置于骨折断段,加快愈合修复。所以,现在的骨科也是一门高大上的医学分科。”刘建风趣地说。

对于未来,刘建的目标很明确,努力向精细化、精准医疗发展,把市一院关节外科建成省内一流、苏北鲁南地区的关节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