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中国1000年」之七十九:朝鲜有战事

朝鲜曾经当过燕国的属国。秦灭燕国之后,在这里设置了辽东郡。汉朝立国后,因为这地方太远,就只是重修了边塞,以浿水——也就是现在的大同江——为汉朝与朝鲜的国界线。

刘邦时期,燕王卢绾造反,投靠了匈奴。燕国人卫满就带着一千来人,向东渡过大同江,投靠了当时的朝鲜王箕准。箕准对他挺不错,任命他为博士,还把朝鲜西部一大片土地做他的封地。而卫满则以保护边塞为由,不断招揽朝鲜各个部族,在汉惠帝元年时,率军攻打朝鲜王都平壤,干掉了箕准,然后自立为王。史称卫氏朝鲜。

到了此时,在位的是卫满的孙子卫右渠。而在卫氏朝鲜南边的辰国,屡次想派使臣去觐见刘彻,都被朝鲜国所阻。

后来这个事被刘彻知道了,就派了一个叫涉何的外交官员出使朝鲜,警告卫右渠不要一意孤行搞单边主义,要他本着开放的精神,交好辰国,归附汉朝。

但卫右渠拒绝了。

涉何想了想,说不同意就算了,生意不成仁义在,你派人护送我回去吧。卫右渠倒也挺讲礼数,就派人护送涉何回国。

结果,刚到汉、朝边界大同江,涉何就命人将护送他的人给杀了。然后立刻渡河回国,禀报刘彻,说朝鲜不听话,所以他一怒之下,就斩杀了一员朝鲜大将。

刘彻念在涉何虽然没完成任务,但也没给大汉朝丢脸,就不再追究,还任命他为辽东东部都尉。

可是人家朝鲜也不是吃素的,吃了那么大的亏,哪能善罢干休。便派兵攻入辽东,将涉何斩杀。

问题是刘彻更不是吃亏的人。这个事甭管谁有理,你朝鲜敢越过边界跑到大汉的地盘上杀大汉的官吏,这就是不给我面子。所以,刘彻拍案而起,下令征召天下死囚入军,命楼船将军杨仆率领,自齐国渡渤海;左将军荀彘从辽东出发,两路并进,征讨朝鲜。

但是,一次只发动一场战争完全不是刘彻的风格,更体现不出大汉帝国的威武强盛。

当初刘彻灭掉南越之后,派人去云南出使滇国,劝滇王投降。

滇国最早由楚国的庄硚所创,大致在现在云南的中西部地区,主要位于滇池周围,地盘其实并不算大。可是,滇王觉得自己有好几万军队,还有周边几个部落的支持,就摆出一幅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态度,誓死不降。

于是,刘彻就在东征朝鲜的同时,又征调巴、蜀两地的军队兵临滇国,滇王终于见了棺材落了泪,举国投降。于是,刘彻就在云南中西部设益州郡,然后赐给滇王王印,继续让他当了汉朝的滇王。

必须要提出的是,像南越、东越以及西南夷各部落虽说都被平定,设置了郡县管理,并且采取一国两治的方针,不但尊重当地风俗,还对这些地方实施了免除赋税的优惠措施。但是,这些地方仍然叛四起,所以,朝廷不得不派出军队四处镇压,这些地方常年来仍然处于各种小规模的战争之中。

而用兵就是用钱。南方这些地方叛乱规模虽小,但因地处密林深山,平判代价极大。所以,从现实角度来讲,这些叛乱无法在军事上产生威胁,但却如同水蛭一样,爬在帝国的脚脖上,无声无息地抽取着帝国的血液。

俗话说,按下葫芦浮起瓢,刘彻现在就有点这种感觉。东边的朝鲜还没开打,南方的叛乱还没平定,西边又出事了。

自从丝路开通之后,汉朝和西域诸国的往来就频繁起来。而去往西域的使团都会经过一个在两千多年后因一首歌而出名的小国:楼兰。

楼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端,国家全部人口只有一万多,搁到现在也就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小区。

它北面还有个邻居叫车师国,也是个很小的国家。

这两个小国没什么好讲的,但它所处的位置很要命,因为这地方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这话是不是有点耳熟,当初河西走廊也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而匈奴虽说已经逃到了漠北,但仍然威胁着西边的这些小国。所以,在匈奴的指使下,这些小国就威胁到了大汉的使团——是的,这一年,楼兰抢劫了汉朝的使团。

刘彻又是二话不说,拍案而起,指向西方:来呀,给我灭了他。

有人问我说汉朝到底有多强大,我想了想,说一个国家想灭谁就灭谁,这算不算强大?

次年,也就是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上将军赵破奴率七百轻骑攻入西域,生擒楼兰王,大破车师国。然后来到大宛、乌孙这些国家的家门口,对着人家的大门轰了几枪以示警告。

小子,老实点,别以为有匈奴给你撑腰我就治不了你。

有人问了,那他们的后台老板匈奴人呢?

不好意思,赵破奴一出兵他们就回家了。

好啦,楼兰王、车师王你们不要哭了,来说说你们脑子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去抢劫人家大汉朝的使团和商队呢?

车师王抹抹眼泪:你也看到了,我们在沙漠边缘生活,本来就不富裕,匈奴还老欺负我们,也就勉强混个日子。可他大汉朝自从出了个张骞因为凿通西域出了名、升了官,那些没本事、有胆子的人就眼馋了,也要出使西域,所以汉朝的代表团都是在汉朝过不下去的小混混。这些人到我们家逮啥吃啥,一次两次也就忍了,可一年能有十好几次,一次几百人,我们哪供养的过来呀?再这么下去,非把我们吃垮不可。再加上匈奴也在后面撺掇我们,只好铤而走险了。想着干掉一两个使团,他汉朝就不敢往西域派人了。

这个……好吧,把话筒让给刘彻,你来说说最近为什么老是二话不说就开打呢?

刘彻扔掉发言稿,站在演讲台前,义愤填膺地只说了一句话:他们这几个国家在我出使西域的必经之道上,你们说我该不该灭掉他们?

这个……该,太应该了。你说地球那么大,他们这几个国家干嘛非要横在刘先生您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上呢?好了,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你该去收拾朝鲜了,那个国家也是在辰国向您进贡的必经之路上呢。

但攻朝军队失败了。

楼船将军杨仆率七千余人顺风顺水地渡过渤海,先行登陆朝鲜。但他没有等荀彘,而是直接兵临平壤城下,迫使卫右渠据城坚守。但卫右渠很快就发现杨仆兵力很单薄,便出城袭击。猝不及防加上轻敌,杨仆大败,只好逃入了附近的深山里。

不是说两路会攻吗,那从辽东出发的荀彘呢?原来,这哥们被大同江西岸驻扎的朝鲜军队所阻,也是数战数败,跟本就没过大同江呢。

有句话叫谈判都是打出来的,这话一点没错。一看两路大军都败了,刘彻也只好派了一个叫卫山的使者,去劝卫右渠投降。意思是我也没打算灭了朝鲜,你向我投降的话,就还做你的朝鲜王。否则的话,那咱可就不死不休了。

虽说卫右渠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点小胜,但他还是很识相的,知道以汉朝的国力,真要举国来伐,灭掉他也是分分钟的事。于是经卫山一劝,他就借坡下驴,表示要投降,还派太子跟着使臣去觐见刘彻。

为示诚意,卫右渠让太子带了五千匹马进献给刘彻,又给刚刚收拢起溃兵的杨仆赠送了粮食。

诚意是够足的,但他又派了一万人护送太子过大同江,就让荀彘和卫山有点胆战心惊了。

就在要过江时,荀彘和卫山提出要求,这一万人不能携带兵器进入大汉国土。朝鲜太子一听吓坏了:不让带兵器,您二位爷是什么个意思?得了,汉朝我也不去了,刘彻我也不见了,我还是回家待着吧。

他倒是扭头走了,荀彘和卫山就尴尬了。眼看着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只好回朝禀报刘彻。刘彻一向赏罚分明,以卫山没完成使命为由,将其斩首。然后摸着带血的鬼头刀盯着荀彘:你怎么说?

荀彘一看这架势,啥也不说了,拼吧!结果还真让他拼过了大同江,一路推进到平壤城下,包围了城西北。而杨仆也集结残部,在平壤城南驻扎。

但这个卫右渠也不白给,汉军围攻数月,平壤城竟然被他守了个坚若磐石。

荀彘率领的兵卒都来自于燕、代之地,这些地方属于边郡,经常与匈奴作战,都算得上是强劲彪悍之人,所以攻势甚急。

但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围攻平壤这种大城,只靠他自己那点人,实在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他就联络杨仆,希望两支军队打个配合,一起发力攻取平壤。

但他没想到,杨仆已经在和卫右渠进行和平停战的谈判了。所以,人家跟本就不理他。

杨仆不跟自己打配合,自己又啃不动平壤。荀彘没办法,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派出代表去劝说卫右渠投降。这一沟通才知道人家卫右渠正在跟杨仆进行和平谈判呢。

荀彘有点蒙,因为和平有很多种,无条件投降是和平,无条件退军也是和平。所以,他不由得怀疑杨仆是不是想勾结朝鲜谋反。

就在这个时候,刘彻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来督战,并且赋予了他相机行事——也就是自己看着办的权力。

荀彘见到公孙遂,当场就告了杨仆一状。这公孙遂也不调查研究,就把杨仆召到荀彘营中,然后将其逮捕,杨仆的军队也归入荀彘军中节制。

公孙遂回去以后,将此事回报刘彻,刘彻将公孙遂处死。

公孙遂当然不服,我想他一定会怒不可遏地叫道:你不是让老子可以“看着办”吗?再说我夺取杨仆的兵权,将两军合一,从结果上来看,也是完成了你交给我的使命,为什么还要杀我?

这个问题我替刘彻回答吧。

卫青官够大吧?够得刘彻信任了吧?

当初他的部将苏建、赵信两人全军覆没,赵信归降匈奴,苏建只身逃回。以他的权力,是可以自行处置苏建的。但人家卫青是怎么做的?他把苏建打入囚车,押送回京,交皇帝刘彻处理。

你公孙遂无名之辈,区区济南太守,怎么就敢自作主张,拘押皇帝亲自任命的楼船将军,还和荀彘勾结一起,私自兼并军队?

公孙遂还是不服,大叫道:他刘彻让我相机行事的,相机行事你懂不懂?

这个……相机行事我不懂,但皇帝说的有些话嘛,你懂的。

现在回到朝鲜战场上。杨仆被拘押了,卫右渠的和平梦想破碎了。在荀彘的猛攻下,卫右渠还没崩溃,但他的臣属先怕了。数月后,朝鲜国的国相等几个重臣派人将卫右渠刺杀,然后投降荀彘。

但朝鲜也有忠贞之士。就在荀彘准备进城时,朝鲜大臣成己在城中率众造反,希望能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只不过,大势已去,烛火难亮,叛乱随即被平,荀彘进入平壤,宣告了卫氏朝鲜的灭亡。

之后,刘彻在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莬、真番四郡。

仗打完了,荀彘被召回长安,但等待他的不是封侯的诏令,而是砍头的宝刀。

他的罪名是“争功相嫉乖计”。意思很简单:因为与杨仆争功,所以用卑鄙手段扣押杨仆,兼并军队。

而杨仆也因为吃了败仗,死伤众多而被判为死罪,但允许他用钱赎身为平民。

顺便提一句,玄菟、乐浪原本是箕子的封地,以此名为郡名,算是纪念箕子吧。

两年后,也就是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这一年,刘彻51岁,也是他登基的第35年个年头。

这一年,大汉帝国的疆域北至蒙古大漠,南达越南北部,西南并云南半壁,东南临东海碧涛,东北越朝鲜半岛,西北跨河西走廊。版土之大,亘古未有。

但国土大了,治理上的问题就多。掰着指头算一下,经过推恩令、酎金案等手段将封国改为郡治,到此时,仅中央下辖郡国就达到了109个。如果说刘彻是集团董事长,那么他就要面对109个城市公司,每天光批个报销单都能累死他。

所以,刘彻就将这些城市公司划分成了十三个大区,给每个大区设置了一名区域总监来替自己监督各郡国。因为这十三个大区的区域总监在当时被称之为刺史,所以也叫十三刺史部。

十三刺史部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另有交趾、朔方仍延用其郡名。简称十三部,又称十三州。

所谓刺史,检核问事之意,在当时属于代表中央检察各郡国的官员,归御史大夫管辖,但在地方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也没有具体的实权——所以,我说的是监督各郡国,而不是管辖。

事实上,用历史书中的话来讲,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动作。

但刘彻没想到,数百年后,他的子孙会给这些区域负责人具体的行政实权,而当这些区域负责人每个人都掌握了好几个郡的军事、行政、民生等大权之后,整个帝国就相当于有了十三个土皇帝。

当然,人无前后眼。至少从目前来看,区域负责制还是比较有效率的一种办法。

公元前106年,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一个年份。不是因为区域改制的事,而是因为在这一年的年底,卫青去世了。

卫青出生于微末,一旦为将,奇袭龙城,揭开大汉立国后,对匈奴作战第一次大胜的序幕;后又收复河朔,奇袭高阙,二出定襄,千里奔袭,击破单于,终使得匈奴北遁,漠南再无王庭。

卫青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加,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拜将封侯而不求私利,无论是功绩还是人格,都堪称完美。

卫青曾为平阳公主家奴,大约在十年前,平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夏侯颇去世,他便娶平阳公主为妻。数年后,平阳公主去世,与卫青合葬。

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司马迁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班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