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低血压的朋友,常常头晕、眼黑、肢软,甚至心悸,日常在服用人参升血压,却又不知道每天到底吃多少人参合适,于是微信向我询问。

我对她讲,如果是气阴两虚型低血压,可以喝生脉饮口服液。

生脉饮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包含了朋友询问的人参。

用量有讲究,由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组成。所以担心人参吃多了上火的人可以放心,这个方剂,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以其清凉,克制了人参的热性,药性是平和的。

加上五味子酸温,能敛肺止汗,生津止渴,这个方剂便成了人参补,麦冬润,五味子敛,一补一润一敛中,饮用之人便获得了补肺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对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夏季,如果是由气阴两虚导致的伤暑、中暑所致的困倦、气短乏力,效用也佳,可谓“虚人抗暑良方”。

这里要指出的是,气阴两虚型者,除具有少气懒言、体倦乏力等气虚症状,还有阴虚表现,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虚数等。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中建议夏月宜补生脉饮,原文这样说:

“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

而他的老师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生脉散能“补肺中元气不足”。

清代医家汪昂在《汤头歌诀》祛暑之剂篇中记载生脉饮:

“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人参五分八分,五味子九粒。人参大补肺气,麦冬甘寒润肺,五味酸收敛肺,并能泻火生津。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将死脉绝者服之,能令复生。夏月火旺烁金,尤宜服之。”

生脉饮面世后,在各朝各代都传播广泛,清朝的乾隆皇帝也经常吃。如今在任意一家药店里,基本都可以找到生脉饮口服液这个中成药。

但是现在生脉饮口服液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参来制作的,这个人参一般是红参,药性较强,治疗效果比较好,适合在症状严重时服用;另外一种是党参方的,药盒上有标注,药力比红参方平缓,可以作为日常保健服用哦。

也可以自制生脉饮,方法也很简单:每次取人参6克,麦冬9克,五味子4克,切碎后加水煮5-10分钟或用开水焖泡10-20分钟就可,当作茶饮,每周喝2-3天就好。与生脉饮口服液一样,人参可由党参代替。

不过生脉饮虽然疗效好,药性平和,但也不是人人可用。由于其标明了气阴两虚者才适用生脉饮,所以表现为如感冒发热,或咳嗽痰多,以及中暑热盛但没有表现为气阴不足者不可乱用哦。消化不良、舌苔厚腻、大便溏薄的人也应慎用,以免误补助湿,加重症状。

最后,说一说现代医学对于生脉饮治疗低血压的研究,发现生脉饮可治疗心肌梗死后低血压、透析合并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及流行性出血热合并低血压等,且治疗后血压稳定,波动小,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