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迎来的新功能,就是 Android P 将会加入 iPhone X 式的手势操作介面。一如早前报导的所说,Android 主页面将会出现一颗小白点在画面的底部,轻触就能返回主页、长按触发 Google Assistant,目前的用法都跟原来的主页键一样。不过,从前的多工页面,现在改称为 overview screen 就只要轻按这小白点并往上推就可以触发;更大动作的往上推就会进入 app drawer。同时,直接在萤幕画面的底部往右方扫动,就会跟 iPhone X 一样在使用过的 app 之间切换。

除了新的操作手势,Android P 的重点还是 AI。透过人工智慧,Android P 加入了名为 Adaptive Battery 的功能,能够学习使用在的使用习惯,预测何时才会启用特定的 app,平常就会把 app 关闭以节省耗电。据谷歌的计算,这功能可以减少 30% 的 CPU 启用活动。同时,这类似的预测功能还应用至调整萤幕亮度,新的 Adaptive Brightness 会预测使用者何时才会使用手机,藉此减少点亮和熄灭萤幕的次数,达到省电的效果。

Android P 的预测能力不止于省电,新的预测式应用程式系统 Action 和 Slices,能分别预测使用者会想要运行的下一步行动,并预先把需要的按钮显示出来。在台上的演示,谷歌表示 Action 会藏在 app drawer 的第一行。透过学习使用者的习惯和模式,在上面显示拨号给指定联络人,以及在 Strava 开始运动的捷径。

其他的自动化功能包括会懂得在连接耳机后,给出歌曲播放的建议;在谷歌搜寻电影资料时,更会弹出预告片的 YouTube 捷径或是购票服务 app 呢。谷歌表示 Action 将会在 Google Assistant、Search、Play 商店和智慧型文字选择等功能上看到,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

Slice 则是 Action 把众多资讯结合起来的体现。这交互式片段的功能,会在使用者输入关键字后,再同时显示其他相关的资料。打比方就是在 Google Search 里寻找 Lyft,结果页不光是只有 Lyft 的 app 图示,还会有车程时间、价钱、距离等资讯−−使用者接着就只要下决定就好了。要达至这程度的整合,当然需要开发者在其产品之中加入新的 Slice API 了。

早前也有报导过谷歌会在 Android 系统里加入使用限制的管理工具,今天在介绍 Android P 功能时,也正式发表了新的用量追踪工具(usage dashboard)。使用者可以在这页面里查看自己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收取了多少通知、每日使用个别 app 的比例、每个 app 个别的使用时数。在此之上,使用者当然也可以控制每个 app 的使用时长了。使用过头的话,该 app 图示更会变灰阶,点下去则会提醒你已经用太久了,阻止你再使用。

另一个防止使用者过度使用手机的功能 wind down 模式,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开始(像是 11 点要去睡觉啦)不光是把手机自动启用请勿打扰(DND)模式,就连画面也变成灰阶,这样即使是使用者自己心痒痒要在大半夜拿手机来玩,也会乖乖放下吧。Android P 里也有一个快速进入 DND 模式的新手势,其实也就是把「翻转静音」的设定变更为进入 DND,这样当进行会议时就可以简单把放在桌面上的手机翻转,就可以不受打扰了。

为了更好的利用 Android P 的 AI 能力,谷歌更开发了 MLKit 架构,让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把机器学习功能加进自己的 app 里,更妙的是它除了能支援离线和云端存取,还会兼容 Android 和 iOS 双平台呢!

最后,为了对应 Android 系统升级碎片化的问题,谷歌祭出新的解决方案 Project Treble,这去年发表的计划是让 Android 系统的核心和表面分离,分别从软体和晶片厂的部分着手加快系统升级过程。有需要的话,谷歌还会向厂商提供协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