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8-05-07 党惠斌 唐鹤山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青春似火,岁月如歌。

如火的青春已在岁月中悄然流逝,但如歌的军旅生涯在我心中却久唱不衰。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虽已脱下戎装几十载,经过风雨坎坷几十年,但唯一难忘的还是军旅岁月时光。因为,我曾经作为一名战士,履行了光荣的军人义务,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义无返顾地奔向了烽火硝烟的战场,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九六九珍宝岛自卫还击作战,经历了生死战场及艰难困苦生活的考验。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军旅生涯,那是一段青春燃烧的激情岁月。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积极请战赴前线,风雨兼程珍宝岛。

一九六九年初,我已经参军整一年,作为201团三营部的战士,我正随部队在黑龙江省密山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那时,新闻广播里几乎天天报道中苏边境紧张形势状况。作为一名军人,我也预感到中苏紧张局势有可能演变为军事冲突。果不出所料,3月3日早晨六点半左右,新闻广播里突然传来"苏军武装进犯我国领土珍宝岛,我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作战"的新闻报导。听到此消息,战友们议论纷纷,感觉到边境事态的严重,心里也做好了上前线的准备。

但没想到,仅一个小时后,就接到了部队紧急集结的命令。那时,201团各连队所在位置高度分散。仅以我们三营为例,全营所有干部战士遍布全县10余个公社、上百个大队和支农点。接到紧急收拢命令后,或急行军、或坐马车、或搭乘汽车赶赴各公社集结地,再由县里派汽车向密山县运送。当晚,全营人员在密山县俱乐部集结。之后,连夜紧急登上火车,於3月4日晨返回牡丹江铁岭河营区。与此同时,201团其他营连干部战士也从四面八方返回营区。

3月5日上午,武器弹药和所需战备用品全部发放到位。我们营每人300发子弹、4颗手榴弹、一枚手雷,每个班配4个爆破筒,一个干粮袋及急救包等物,每人负重50斤左右。之后,在团俱乐部召开了出征誓师大会。会上,团长尚衍发传达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201团上前线"的命令,各营、连、排代表都作了表态性发言。会后,请战书、决心书、血书向雪片般飞向各个连部。我也在请战书中写到:接受组织考验,履行军人职责,勇敢冲锋陷阵,愿洒青春热血,保卫祖国边疆。那时,经过部队这个革命大熔炉的锤炼,可以自豪地说:人人都是热血青年,人人都是一块好钢,人人都渴望上前线报效祖国,人人都有为国随时牺牲的准备。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3月7日下午,201团全体干部战士在铁岭河附近的爱河火车站登上了一列闷罐车,我们三十几人被安排在一节车厢里,在车厢的地面铺上了一层稻草,车门口放了一个铁桶,供睡觉休息时大小便用。

车厢内无任何取暖设备。列车在寒风刺骨的北风中行进,不断从门缝中吹进的寒气,几乎能把人冻僵。初上前线的兴奋和寒冷的环境,让战友们没有一丝睡意。困了就起身跺跺脚;冷了就互相拍打身体驱走寒意;饿了就啃几块难咽的压缩饼干;渴了就用口水舔舔干裂的嘴唇;如厕,就只能往桶里大小便。不长时间,整个车厢就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臊臭味。但在寒冷和困难面前,战友们没有一丝怨言,有的只是互相鼓励和鞭策。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3月8日拂晓4时,列车终于到达北疆的最后一站褔利屯火车站。车停后打开铁车门的一刹那,铺天盖地的大风雪迎面扑来,凛冽的寒风夾带着砂粒打在脸上,刺骨般一样疼痛,加之一夜的寒冷和睡意折腾,战士们几乎是互相搀扶着走下车的。本想下车能休息一下,但见风雪中汽车十团的几十辆卡车早己等在那里,休息是不可能了。我们下了火车,紧接着又上了汽车。要求一个排一台车,可才上了20几号人,就再也挤不下了。

排长只好命令战士们卸下背包,踩在脚下,全部站立,才算挤下一个排的战士。因是冰雪路面,车辆缓缓前行,时速不足30公里,尽管这样,在寒风中许多战士还是疲惫地站立进入梦乡。中午时分,车队抵达853农场,建设兵团的战友为我们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有的战友还吃上了猪肉炖粉条子,那可是出发以来最美的一顿午餐。继续前行时,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友及边疆百姓向我们挥手告别,并把鸡蛋、苹果及风镜、毛巾等物品硬塞进战士手中,表达了他们对子弟兵的浓浓深情,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送子弟兵上前线的场面。

我和战友们也深深为这种军民鱼水之情所感动,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用鲜血和生命坚决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受侵犯。在风雪中,军车继续开进,由于雪大路滑,不时有军车翻进沟里,也伤了一些战士。这时,又是建设兵团的战友,组织了几百人的清雪队伍,顶风冒雪清扫路面,为军车清障开道。为了防止战士长久坐车冻伤,不久团、营首长又下令,全体官兵下车,跟着汽车轮子跑,跑出汗为止。

这样,大约跑步前行四、五公里,等到战士们身上有了热气,才又继续登车前行。晚8时,部队到达边境小镇永幸屯。吃过晚饭之后,部队就在村边树林中露天宿营。在北风呼号中,我们在雪地上铺了一层帐篷布,人员躺下后,又在上边盖了一层帐篷布,在极度寒冷中我和战友们很快进入梦乡。在梦中,恍惚是妈妈坐在床前,为我盖上厚厚的棉被,慈祥地望着我入睡。那一宿我睡的很香。

突然起床号声响起,梦醒时分,只见足有20公分厚的积雪压在我们身上,大家费了很大的劲才爬出帐篷布。吃过早饭后,又坐车前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前线指挥部五林洞指定地域,转入临战训练。在五林洞休整期间,见到野战医院里有不少前线下来的伤员,也见到了一具被我击毙的苏军士兵尸体,我心里顿时感到战争的恐佈气氛,刚过十八岁的我知道,真正的生死考验正等待着我们。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枪林弹雨铸军魂, 爬冰卧雪守边疆。

在五林洞待命休整期间,我们积极练兵,随时准备上战场。果然,从3月14日起,有兄弟连队先行进入前线战斗位置。不久便传来消息,在3月15日战斗中,三炮连杨林、张振万、吴文俊,一炮连汤汝达、李凤祥、朱朝玉、袁启发,特务连张道训等8名战友牺牲;3月17日战斗中,又有一连唐正志、谭祖万,75炮连安保丰等3名战友英勇牺牲的噩耗。这些战友中有几位是我朝夕相处的好兄弟。他们的牺牲对我们的打击极大,更激发了我们为战友报仇的决心。

不久,上级下达命令,我们营分兵进驻209高地、无名高地及珍宝岛前沿阵地,但营部步话班人员作为机动人员分配到各个连队。我在七连、八连和九连都体验过战斗生活,先后在珍宝岛一号和四号阵地驻守。初上阵地,就感到一种浓浓的战争气氛。3月17日以后,虽然中苏间短兵相接的大规模战斗己经不见,但苏军为阻止我边防战士上岛巡逻宣示主权及抢夺被我军击伤趴窝在我方内河上的T一62型新型坦克,每天炮击枪声不断。我清楚记得,一天下午3时左右,苏军进行了一轮炮火急袭,一发发炮弹落在离我们潜伏不远处的雪地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天空。

乌苏里江的冰层被炸了一个又一个大窟窿,珍宝岛上的冰雪融化了,树丛开始燃烧,一团团火光映红天空。珍宝岛西部被炸出长200多米、宽100多米,近两米深的大坑,所有榆树都被炸成粉末。炮击结束,我抖抖身上的泥土,惊出一身冷汗。苏军虽然炮火很猛烈,但大多偏离了位置,我前沿阵地人员伤亡并不大。由于苏军经常炮击不断,我们也认真总结经验。观察哨只要一发现苏军隐藏在布卡山后的炮兵阵地出现一片火光,大约十几秒时间,准有炮弹打过来。这时,我方指挥员赶紧下达紧急避弹命令,在战场呆久了,听着炮弹的呼啸声,也能大体分辨出炮弹着落点,所以,苏军每次排炮,我们都能及时避险。

在守岛期间,苏军不仅经常炮击,而且经常有一挺高射机枪向我前沿阵地扫射,也伤了一些战士。我们7连的一名与我同期入伍的战友就是在执行潜伏任务时,被苏军枪弹击伤。我们虽然每天面对死亡的威胁,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战场退缩,许多战友甚至在火线上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我当然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我也要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实现我的入党誓言。

初上阵地,就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开阔地和被炮弹毁坏的光秃秃的小树林,毫无隐蔽场所。所以,到达阵地后,白天趴在稍微能够隐蔽的雪地里潜伏休息,夜晚则挥汗如雨般挖掘战壕和工事。三月的北疆依然寒气逼人,特别是夜晚均在零下二、三十度。

我们在厚厚的冻土层上挖掘难度非常大,一镐下去也就一小块,还不敢出太大动静,怕引来苏军炮击和枪弹,只能一点一点抠。一百多号人,干了三四个晚上,才挖成了约2米高,深1.2米的简要工事,这就是我们前沿阵地的暂时栖身场所,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日夜。由于我们身处前沿,无法升火做饭,每顿饭都是炊事班的战友冒着生命危险从后方几公里外送上阵地。一次七连长为了改善战士伙食,组织部分战士包了大半宿饺子,煮熟后放到防空洞的帘子上,等潜伏的战士回来,饺子已被老鼠偷个精光。艰苦的战地生活,丝毫动摇不了我们的守岛意志,因为我们为心中的军旗守岛戌边,为伟大的祖国站岗放哨,我们无比自豪荣光。

大约一个月以后,江水融化,工事战壕进水,局势稍微缓和,苏军也停止炮击和机枪扫射,我们才撤下阵地,回到209高地驻防,执行巡逻和战备任务,没有放松任何警惕。有几次,我在夜间值勤时,发现附近不远处树林里有信号弹升起,立即向连长报告,连长下令哨兵提高警惕,并在哨兵发现信号弹升起时,组织了几次搜山,但都未抓到发信号弹的人。

不久,团里也下来敌情通报,称有苏修特务活动。这样,我们捉特务的警惕性更高了。一天夜里,我正在站岗,突然不远处枪声大作。枪声惊动了我和全连战士,人人持枪进入战斗岗位。枪声停止后,连长派人前去打探,原来是兄弟连队一名哨兵,误把边防站饲养的误入警戒区的三头牛当成敌特,在发出"口令"和命令时对方无反应,黑夜里又无法判定敌情的情况下,朝活动目标开了枪,并引来其他战友一阵猛烈射击,后连队领导赶来判定情况才停止了射击。还有一次,我半夜从209高地下来,去四号阵地执行勤务,由于前一段全连动员抓特务的紧张情绪,独自一人执行任务当然警惕性极高。我搜索前行,突然发现前方几十米处有一黑影一会儿往东走几步,一会儿往西又挪几步,很不正常,我立刻发出口令,那人没有回答,又发出特别口令,那人仍未答出,见状我立刻子弹上膛,正准备射击,只见那人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并高喊:别开枪,我是高双河。听到喊声,我赶紧持枪逼近,到近处一看,果然是我们班的高双河。

原来他是执行连长命令也是外出执勤的。走塔头甸子时左跳右踩,所以行动有些诡异,又在慌乱中忘记了口令,险些开枪伤了自己人。我赶紧向他道歉,他也很自责地用拥抱表示理解。就这样,我们守岛的日日夜夜里,冒着敌人的炮火,顶着枪林弹雨,不怕流血牺牲,奉献着我们无悔的青春。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艰苦战地迎考验,保家卫国献青春

在守岛戎边的日日夜夜里,我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紧握手中枪,在硝烟未散的前沿阵地巡逻执守,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登上观察哨阵地,在严寒酷暑中摸、爬、滚、打苦练杀敌本领,在极其艰苦的战地生活中苦乐为荣。记得当时在连队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风雪大北疆,酷暑更难挡;住着地窨子,阴冷湿又凉;喝的山涧水,吃着红高梁;蚊虫三班倒,蛇鼠被窝藏;长年难洗浴,虱子满衣裳;更因缺营养,人人烂裤裆;愿把青春献,热血保边疆。”

这就是我们那时战地生活的真实写照。先说住的情况,那时想有一处避风寒、挡雨雪的的温暖住处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在初上前线的日子里,就是裏着军大衣,寒天为被,雪地当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枪炮轰鸣的日夜。在守岛的日子里,每当巡逻归来,蹲在又潮又湿的"猫耳洞"里休息或小睡一会儿,都成了一种莫大的享受。

一次夜里巡逻回来,又困又乏,倒在铺满稻草的地上便睡。那夜因江水上涨,水流倒灌,流入工事和"猫耳洞",身子已泡在水中,自己仍在酣睡,其他战士将我叫醒,才知工事进了水。江水上涨后,已无法在前沿继续坚守,撤回209高地后,情况才稍有好转,不过住的也是建在地下的隐蔽工事兼休息处即"地窨子",依然潮湿阴冷,因此很多战土得了肠炎和风湿病。

当时前线部队住的差,吃的更差,几乎天天高粱米、白菜汤,至于水果,当了几年兵根本没吃过,由于缺乏营养,战士们下身阴部脱了一层又一层皮,刺挠难忍。又由于刚上前线时没有洗浴条件,战士们头发上、衣服上爬满了虱子,抓也抓不尽,用开水烫死一批又生长一批。后来,有一些战士想办法,在最寒冷的冬天将内衣放在露天冷冻几小时,倒是起了一些作用,后来条件改善了,有了洗浴条件,才基本消灭了虱子这个"天敌"。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前线,我们每天还要与更可恶的"天敌"蚊虫及蛇鼠打持久战。

我们住的营区蛇鼠为患,半夜经常有老鼠或蛇钻入战士被窝咬人伤人。一天夜里,我正在睡梦中,朦胧中感觉身上有活物在蠕动,似醒非醒中胡乱抓起一物甩在地上,赶紧点灯下地一看,原来是一条蛇。战友们见状,也急忙下地帮忙打死了这条毒蛇,好险啊!我们营区老鼠也多的惊人,毫不夸张地说,每到夜间就有成千上万只老鼠出动,或旁若无人的追逐打闹,或乘人熟睡之机攻击人类,或闯入食堂糟塌粮食和食物,有几次还有老鼠掉进油桶里。为此,连里组织几次灭鼠行动,消灭了上千只老鼠,但老鼠大军仍滚滚而来,继续与我们为敌。除了鼠蛇之患,最难斗的还是蚊虫叮咬。有的战士甚至说:不怕苏军进攻,就怕蚊子瞎朦。蛇鼠扰人,蚊虫叮人。蚊虫相比蛇鼠更可恶。我们无论值勤巡逻、吃饭睡觉,蚊虫随时都在向人们进攻,每天我们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每次巡逻回来,身上都要被咬几十个包。就连上厕所,也打怵三分。因为每次大小便,顾上顾不了下,你再防范,也免不了全身上下被叮上几个包。后来,叮怕了,战友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如厕时两个人一组,一人如厕,一人帮助驱赶蚊虫,这种方法也见效,起码少叮几个包。每到夜间关灯睡觉时,蚊帐外面的蚊子发出的"嗡嗡"进攻声,简直似轰炸机抵近,扰的人心烦,睡眠轻的人根本无法入睡。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前线,我们在炮火硝烟中曾经无所畏惧,可是对付铺天盖地频频进攻的蚊虫却无可奈何。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战地环境面前,由于我们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有一腔青春的热血,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最终,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作战和守备任务,于1970年5月撤离珍宝岛。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敢为天下先,勇于吃苦的铁血军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岁月悄然流逝,难忘军旅岁月。

四十九年过去了,脱下戎装几十载,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怎能忘记那锻石成金的革命熔炉,怎能忘记那烽火硝烟的战场,怎能忘记那在战场上牺牲的年轻战友。如今我们都已年近古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大力宣传和宏扬伟大的珍宝岛精神,让世代永远铭记那段历史,继承和发扬先烈遗志,将我们的军旗永远高高擎起,确保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

23军当兵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投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