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警官和台下的罪犯,梅芳动情地说:“希望警官的帮助和我的经历,能给予大家更多信心。”梅芳说,因此她才想来到大墙内,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时希望自己的志愿服务团队能成为罪犯重返社会的中转站,让她们在公益活动中找到自我价值。

2019-05-30 22:3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范淑婷 通讯员 章磊

曾经的罪犯 如今的公益达人 省女子监狱举行励志典型分享会

“大家好,再次回到这个让我获得新生的地方,非常激动!”握着话筒,梅芳(化名)哽咽地说。她聊起了自己曾经的大墙经历和回归社会后所做的种种努力,“大家一定要好好改造,相信你们也能和我一样,重新站起来!”

近日,省女子监狱举行励志典型分享会,梅芳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面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警官和台下的罪犯,梅芳动情地说:“希望警官的帮助和我的经历,能给予大家更多信心。”

“渴望时光让我重来一次”

2003年,梅芳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进入省女子监狱服刑。

从一名会计到罪犯,巨大的身份落差让梅芳万念俱灰,入监第三天就病倒了。“警官很快就来跟我谈心了。”梅芳说,警官安慰她要好好养病,并连续几天跟她谈话,让她放下包袱,正视自己的改造生活。

一次检查中,梅芳因为一张纸巾被扣分。当她委屈地找到徐警官时,徐警官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她醒悟:“梅芳,你被扣分就那么着急。可你更应该着急的,不是自己被毁掉的前程吗?”徐警官说,只有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人生才有补救的希望。

警官的帮助,让梅芳萌生出新生的渴望。她用文字记录下了当时的感受:“我是个落败的旅人,经历了事业崩塌、名誉扫地,但我渴望时光能让我重来一次。”

在大墙里,梅芳遇见了许多引领她走向新生的警官:方警官鼓励她参加法律专业自学考试;陈警官鼓励她多写稿投稿,用笔开启心门,走出自卑,找回自信;董警官得知梅芳母亲身患重病后,替她前去看望;方指导员和徐警官知道梅芳体弱多病后,鼓励她加强锻炼。“原以为犯了罪的人没有了希望,是监狱让我重拾信心。”梅芳说,警官的话语和举动,成为激发她改造的动力,更成为她走出监狱、回归社会后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勇气来源。

“重生之路也是感恩之路”

再次踏入社会,梅芳立马投入工作,从营业员到各类服务咨询师,职业转换间,梅芳收获了许多来自身边人和陌生人的善意。比如,过年期间,为了不伤梅芳的自尊心,她的同学、老师、朋友把钱以孩子红包的形式交到她手上。

“帮助我的人很多,我想回报他们。”梅芳有了做公益的想法。2015年,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做公益,为孤寡老人送餐,为贫困人员寄去爱心冬衣。志愿活动越来越多,梅芳内心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2016年,梅芳集结身边热心公益的伙伴,发起设立了义工协会。2018年,梅芳又自发设立了志愿服务中心。

如今,梅芳已是家乡小有名气的爱心公益人士,她发起设立的义工协会和志愿服务中心总人数已有400多人。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服务社区老人、环保活动、援助项目的现场……

“我的重生之路,也是我的感恩之路。我希望能把这份感恩回馈给更多的人。”梅芳说,因此她才想来到大墙内,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时希望自己的志愿服务团队能成为罪犯重返社会的中转站,让她们在公益活动中找到自我价值。

用更多人的经历鼓励“新生”

不仅仅是梅芳,有不少走出大墙的人以另一种身份重回监狱。去年,新生十月的骆某给省女子监狱寄来了一封信,告诉警官她凭借在监狱学到的服装技能,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自食其力。之后,在监狱的邀请下,骆某作为励志典型回到监区,用她的经历鼓励迷途中的罪犯早日走向新生。

“罪犯的改过自新,就是对监狱工作最好的回馈。”省女子监狱教育科张警官表示,除了请励志典型分享故事外,监狱还积极探索方式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如开设技能培训班,与美容美发培训中心及技能培训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提升罪犯出监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服装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就业推介,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