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气压伤简介

飞行中由于高度的变化或潜水时深度的变化,大气压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咽鼓管功能不良,不能及时调节鼓室内压力,致使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衡造成中耳创伤称为中耳气压伤。

并发疾病:耳膜穿孔

一、症状

1、鼓室内负压可引起粘膜下组织的血管扩张而致血清漏出,甚至出血,形成中耳积液或积血,鼓膜本身随着中耳负压的加重,可出现内陷、充血、粘膜层与纤维层剥离,甚至穿孔。因此,表现突感耳闷、耳鸣、头痛、头晕等症状。

2、轻者仅感耳闷,数小时后即愈。重者可耳痛、耳鸣及吸力减退明显,日后亦可恢复。如因鼓室积液、积血不易吸收,可持续数日不愈,个别严重者全鼓膜皆可充血,偶可见鼓膜穿孔。反复多次损伤后,鼓膜常内陷,混浊增厚,活动度差,呈传音性聋。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症状轻微,鼓膜轻度充血者,休息数小时或1~2日多可自愈。鼓膜充血明显,鼓室内有积液者,可行咽鼓管吹张,使积液逸出,同时行超短波治疗,促进积液吸收。若经治疗症状不减,积液或积血不吸收,可行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术后进行咽鼓管导管吹张 ,使积液或积血排出,避免积液化气机化形成粘连经久不愈。

2、对反复发作气压性损伤的伤员进行仔细检查,去除病因,以免转成慢性不易治疗。凡鼻腔及鼻咽部疾病皆应先行诊治。鼻甲肥大者可行下甲部分截除术。扁桃体肥大者可摘除扁桃体。下颌关节疾病或合不良应予矫正。

3、在治疗鼻腔及鼻咽等疾病后,咽鼓管仍不通畅时,可能为咽鼓管周围淋巴组织增生,可行放射治疗。

中耳气压伤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二、中医治疗

1、辩证选方

清窍不利,耳闭耳痛。

治法:升清降浊,通窍开闭。

方药:通窍散(《医林改错》)合泽泻汤(《金匮要略》)加减。香附6g,柴胡10g,川芎10g,白术10g,泽泻10g,石菖蒲10g,蔓荆子10g,生黄芪20g。

二、其他疗法:吹张:咽鼓管自行吹张法或其它咽鼓管吹张法促使咽鼓管恢复开放。

2、针灸

1)针刺:局部穴位为耳门、听宫、听会、翳风、远隔循经穴为合谷、中渚、液门、外关。每次治疗局部穴及循经穴各选一个。急性者用泻法,留针10分钟。慢性者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如两耳患病则交替针刺左右侧。

饮食原则

1、中耳气压伤吃哪些对身体好:

饮食清淡富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中耳气压伤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辛辣刺激食物。

中耳气压伤应重预防。教会每一乘员怎样做吞咽及捏鼻鼓气方法,对飞行人员主要做咽鼓管肌开放训练,包括吞咽、提喉、软腭运动和下颌运动等方法。感冒时在乘机前宜于鼻内滴用1麻黄素液,使鼻腔通畅,咽鼓管不致闭塞,必要时暂时停飞。驾驶人员下降中有耳痛者可飞回原高度,再低速下降并连续作咽鼓管开放动作,以免引起中耳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