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海战始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4年7月,日本海军与中国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在黄海的丰岛海域附近遭遇,是舰吉野号首先向北洋舰队开炮,挑起了中日甲午海战的战火。

中日甲午海战始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前,清政府的海军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主持下,于1885年向德国订购了世界上较先进的7335吨级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和排水量2300吨的济远号,这在远东是威力最大的战舰。1887-1888年,清政府向英、德订购的4艘性能列为先进的战列舰致远号、靖远号、经远号和来远号抵华并编入现役,到此北洋水师拥有的新型铁甲舰有20余艘。日本对中国的新型铁甲舰十分恐惧,为在未来海战中与中国抗衡,日本投入巨资赶建了一批铁甲舰。

中日甲午海战始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海战的丰岛海战开始时,日方共有装甲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1艘。中方胡济远号装甲巡洋舰和中国自制的钢壳炮舰广乙号,由于日舰航速快,火力猛,又是有备而来,经过激烈交战,中方广乙号被重创退出战斗,济远号也受伤退往威海。日舰在追击途忠贞不渝这击沉中方一艘运兵船,俘走一艘木制炮艇。

中日甲午海战始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附近再次交战,北洋水师的10艘战舰与日本联合舰队的12艘占舰投入战斗,北洋水师尽管在吨位与航速上与对方相差不大,但在火炮口径和射速上却远逊于对方,加上指挥混乱,经过5个小时激战,北洋水师被击沉5艘战舰,其他军舰也大都受伤,而日舰虽有5艘遭重创,但却无一沉没。

中日甲午海战始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1895年2月,北洋水师的30余艘战舰在威海港内,被日本联合舰队全部击沉或俘虏,至此,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