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风险和灾难的打击对企业来说像四季轮转的冬天一样不可避免,那么,要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增强企业“抗击打能力”提上议事日程。对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中不但要努力学习和使用“进攻性功夫”,更要锻炼“抗击打能力”,要学会在“抗击打”中提升企业素质,在别人“卡我们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下狠功夫,才能找准化“危”为“机”的支点,顶住“寒流”见到“春色”。

说到“抗击打能力”,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擂台上的画面。拳手之间的对决,除了比拼攻击力的强弱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抗击打能力”也是决定最后胜败的关键之一。这一点对企业生存发展同样有重要的启示。

对于企业经营来说,经受风险和遭受打击是不可避免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经营活动,企业不是生在四季如春的温室里,而是置身于你追我赶甚至你死我活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在当代,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但不同企业遭受打击后的结果并不相同。有的企业元气大伤,之后再无太大作为,也有的企业“打一个滚儿之后又跳了起来”。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关键就在于它们的“抗击打能力”不一样。

马云曾说过:“一个企业的‘抗击打能力’很重要,就像拳击运动员一样。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天灾人祸的打击,这个企业不值钱。经历过抗争的企业,才会建立起强大的文化、组织和人才队伍。”

近期,美国政府发布针对华为等公司的限制交易令,国际舆论为之哗然。实际上,“限制”“封锁”“排斥”在华为发展的进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却从未阻挡住华为前进的脚步。恰恰相反,每一次的“限制”“封锁”“排斥”最后都成了华为实力增强的“磨刀石”。越被打压,越要奋起。5月17日,华为旗下海思公司的一封内部信件在网上广为传播,传递出不畏艰难、走“科技自立”之路的坚定意志。

这也提醒企业要尽快提高核心竞争力,“锻炼在严冬降临时的抗寒力”。既然风险和灾难的打击对企业来说像四季轮转的冬天一样不可避免,那么,要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增强企业“抗击打能力”提上议事日程。

据某权威网站披露,2018年,美国为了提升其“抗击打能力”,在发布的《评估并强化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及供应链弹性》报告中就直言:美国相关国防工业中有超过280个项目依赖外国产品。他们通过自我排查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力图重新稳固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军工企业承载着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保障的相关任务,其研发能力和水平关乎国家安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国防科技对外有依赖,国之重器就可能重心不稳。重心不稳,别国在关键时刻就会 “使绊子”。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警钟长鸣。

对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中不但要努力学习和使用“进攻性功夫”,更要锻炼“抗击打能力”,要学会在“抗击打”中提升企业素质,在别人“卡我们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下狠功夫,才能找准化“危”为“机”的支点,顶住“寒流”见到“春色”。

企业要锤炼“抗击打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