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凤冈往事|稻花香处那些渐行渐远的庄稼人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凤冈素来就有黔北粮仓之称,那一粒粒伴随着家乡人一日三餐的主粮,那一碗碗透着清香的白米饭,谁又会记得有多少故事以及那些乡愁难忘。

故乡曾经那些成片的梯田里,那些熟透的金黄,或多或少会勾起我们久违的乡愁,让多少异域他乡的游子频频回首,那道如金子般的风景线,让故乡生生不息,最美的是那些年插秧时节田野里蛙声一片,和这些年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家乡游子以及那云水茫茫的归期。

图|清风徐来

日暮,白云,蓝天,苍山,风雪,归人,寒来暑往里,故乡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无论在外漂泊,还是在家务农或创业,当我们回首那些年插秧和搭谷子的岁月,也许,一去不复返。

记忆里的插秧,父辈们在秧田里你追我赶,,杆子秧,随田弯,是乡亲们当年的特长,那叫着“两道育秧”,的秧地上,留下了我们曾经无数的光脚板印,一天的劳顿下来,总是让我们感觉腰酸背痛,那时的我们习惯转着工程,我们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你明天得空不呃,来帮我栽天咯?大后天我又帮你栽一天嘛!”,我们嘴里叼着当年的“银杉”烟,虽然辛苦,但充满了希望!

图|清风徐来

那些渐行渐远的传统农耕方式,早已消失在斑驳的岁月里,每当忆起时,又好似在家乡绿油油的田野里飘荡,带着秧苗嫩绿的清香,飘过初春的稻田,飘过夏夜的清凉,飘过中秋的明月,那一粒粒饱满的食粮,送走了一辈又一辈的庄稼人。

悠悠岁月里,那些无数的稻米,在餐桌上见证了多少农家人的酸甜苦辣。或许,追溯到那些缺粮断顿的凄苦日子,那些多灾多难的伤情岁月,每当想起,总会忆起早年乡亲们艰难求存的足迹。

父辈们用汗水和智慧,获得一季的丰收是他们最大的喜悦。。稻香,伴随着那些匆匆而过的岁月,送走了多少白发苍苍的乡亲父老,多少咿呀学语的孩子又在当年降生,而稻米,依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温暖着一颗又一颗迷恋故土,热爱生活的心。

图|清风徐来

当新时代到来,漂泊的脚印踩在异乡的土地上,当回忆起那些年父辈们为了获得一颗颗饱满的稻米而辛勤劳作的画面从异乡的梦里掠过时,平静的脑海里,总会激起层层涟漪,总会感到眼角突然间有些许湿润。岁月更迭,曾经那些跟随父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起在田间劳作的那些可爱的耕牛,无论是黄牛还是水牛,伴随着父老乡亲们的身影,早已定格在故乡曾经那些远去的岁月里,从曾经传统的木铧口到铁铧口,再到后来的铧田机,在不断转型升级的农耕文明中,传统的农耕方式已悄然消失,或许,用那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是对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和那些辛勤劳作的耕牛们最好的祭奠和怀念!那些曾经的过往,无论飘得再远,也会随着我们的回忆回到村庄。

我们,无论走得再远,故乡湛蓝的天空下,依然有属于我们的土地,那个有着我们土地的地方叫做家乡!

图|清风徐来

朋友,无论你经历多少风雨,无论你到过多少天南海北,请别忘了记得常回家看看父老乡亲们,看一看家乡的变化,看一看家乡的秀美山水和田园风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