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妈妈都知道,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很多新妈妈都会坚持母乳喂养。大多数妈妈不能做全职太太,只能利用工作间隙存储母乳,等到晚上再背回家供宝宝食用。这些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背奶妈妈”。

30岁的张英是一名医生,每天都要和病人打交道。去年年底,她生下宝宝。“宝宝5个月大,我就开始��班了,即使工作再忙,我还是坚持母乳喂养。”为了让宝宝每天都能吃上母乳,张英成了“背奶妈妈”大军中的一员,她每天上下班都要提着背奶包,里面装着各种母婴用品。

由于医院工作性质的缘故,张英需要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她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宝宝挤奶,“我的奶水比较充足,经过一夜,胸部总会很涨,必须挤好再储存起来。”张英说,新鲜母乳要存放在冰箱里冷藏,这样可以保质6到7天,每到喂奶时,取出来加热即可。

张英是儿科门诊大夫,每天都要接诊大量的病患。只有中午才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张英家距离医院很远,中午无法回家给孩子喂奶,于是张英只能躲在办公室里的女更衣室挤奶,再将母乳暂时存放在冰箱里,下班时再带回家。

“用吸奶器吸一次奶需要半个多小时。难免会遇到女同事进来更衣,有时我也会觉得很尴尬,只能快速扭过身去。”张英说,医院女更衣室的条件虽然差了点,但至少还是个私密空间,即使被同事撞见了,大家也可以相互理解。

产假期间,张英都是亲喂宝宝。直到上班后,宝宝开始靠奶瓶“吃饭”,但事实并未如人所愿,“我娃已经习惯了亲喂,一旦碰到奶嘴就不习惯,使劲地摇头晃脑不好好吃,有时候甚至饿了好几顿才肯吃奶瓶,这让我心里很难受。”

“有一次,宝宝中午哭着闹着要亲喂,而我又在单位忙没办法回家,只好让婆婆带娃来单位喂奶。”张英说,那次正好碰上节假日,病人把整个屋子都挤满了,她根本无法抽身。无奈之下,她赶紧给单位附近的同事打电话帮她顶班,利用交换班时间,才给宝宝喂了母乳。

背奶妈妈们离不开背奶包。包里装着吸奶器、母乳存储袋、奶瓶等。张英几乎每天都要与这些母婴用品打交道。她说,从冰箱里取出来的母乳要加热3、5分钟,过程中还要不断将奶摇匀,直到40摄氏度才能喂食,这是宝宝吃母乳的最佳温度。

张英现在每天要给宝宝喂5次奶,最难熬的是凌晨那一次。“摸黑起床给宝宝热奶,生怕吵醒老公,只能跑到客厅喂,喂完之后还要把娃哄睡自己才能睡下。”张英说,带娃很辛苦,有时候宝宝凌晨吃完奶后就清醒了,怎么哄都不睡觉,这样来回一折腾,天也就亮了。

为了给宝宝提供健康的母乳,张英经常上网查资料、逛论坛,跟微信群里的妈妈们共同交流育娃心得。她说,很多妈妈其实并不了解母乳喂养,导致母乳喂养效果不佳。母乳分前、中、后奶,前奶主要是清水没什么营养,中后奶才是最有价值的脂肪和蛋白质,母乳喂养一定要让宝宝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这样有利于宝宝的营养吸收。

现在很多妈妈生怕小宝宝吃不饱,经常给宝宝“加餐”,张英说,其实当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宝宝吃的过多胃也会难受,所以喂奶要掌握适度原则。她们家宝宝每次就是180ml的奶量,妈妈们可根据宝宝个体情况按需喂养。

除了每天上班要背奶之外,张英周末出行也要随身携带背奶设备,但西安很多公共场所并没有设置母婴室,导致她现在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先找私密的环境和房间,以方便挤奶。“有次单位组织户外活动,周边根本找不到地方挤奶,我一着急就哭了,同行的女同事看到后,连忙脱下外套帮我遮挡才化解了尴尬。” 张英说,有些妈妈会去洗手间挤奶,但她有些洁癖,受不了那里的环境,更何况是宝宝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绝不能沾了细菌。

跟大多数背奶妈妈一样,张英也特别担心上班之后迫于工作压力,自己的母乳会逐渐减少,那时候宝宝就只能吃奶粉了。张英说,其实奶粉替代不了母乳,母乳是宝宝最易消化吸收的乳制品,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免疫因子和抗体,为宝宝增强抵抗力提供帮助。

张英的宝宝已经5个月大了。她说,自己会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张英认为母乳对孩子来讲很重要,而且也是亲子间的交流过程,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健康也意义重大。 “我们家就是个普通家庭,老公也是医务工作者,如果我选择辞职当全职妈妈,会给老公造成很大的压力。”张英说,为了保障宝宝的绿色营养,延续自己的职业理想,她选择了更辛苦的生活方式,用这份“37度的爱”抚养着这个幼小的生命。

陕西省母乳喂养率在50%左右,比东部地区稍高,但距离发达国家的80%差距还很大。这表明有一半的婴儿没有摄取到足够的母乳,背奶妈妈除了因工作压力大母乳量减少的自身因素外,更多是由于大多数场所并没有提供母婴室。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背奶妈妈已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应该给她们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更多的关怀。毕竟,背奶是每个妈妈对宝宝最基本爱的权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