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获世卫组织颁发“世界无烟日奖”

世卫组织每年会颁发“世界无烟日奖”,以奖励在控烟领域取得成就的个人和机构(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获世卫组织颁发“世界无烟日奖”

世卫组织资深政策顾问麦龙诗迪(左)30日向香港卫生署署长陈汉仪颁奖(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纳新):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署长陈汉仪5月30日代表卫生署在港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世界无烟日奖”,以肯定香港在控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确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高公众对吸烟有害的认识,减少使用各种烟草产品。世卫组织每年会颁发“世界无烟日奖”,以奖励在控烟领域取得成就的个人和机构。今年,香港卫生署获此殊荣。世卫组织资深政策顾问麦龙诗迪女士5月30日向香港卫生署署长陈汉仪颁发了奖项。她说,这一奖项是世卫组织对香港卫生署多年来控烟工作的肯定,“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政府开始采取坚定、循序渐进和多管齐下的控烟措施。香港的各项控烟工作已成为亚洲地区的典范,这包括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控烟公众教育、1982年开始的控烟立法、上世纪80年代禁止无烟烟草产品、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禁止烟草广告、2007年设立公众及工作间禁烟区、2017年将烟盒上健康警告的面积增加到占烟盒面积的85%,以及最新建议立法禁止电子烟及其他新型烟草产品。”

麦龙诗迪表示,展望未来,她希望香港很快能成为全球一个吸烟率降至个位数的地区,并继续与世界各地分享其控烟的成功经验。

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在颁奖礼上表示,卫生署持续高度重视控烟工作,将继续与学术机构、医护人员、教育界、非政府组织,以及各政府部门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保障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她说:“控烟是一场公共卫生的持久战。香港的每日吸烟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23%,下降至2017年的10%,这是过去30年推行全面和持续的控烟措施,以及许多控烟工作先驱和社会各界伙伴共同努力的成果。香港今日的吸烟率能降到10%,实在令人鼓舞,但新的挑战已经来临。吸烟仍是香港最主要、但可预防的死亡原因。而新型吸烟产品有可能令我们多年的工作成果毁于一旦。因此,我们向立法会提交了《2019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草案》,建议禁止进口、制造、售卖、分发和宣传另类吸烟产品。”

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肺部健康”。据研究显示,2011年香港与吸烟相关的死亡总人数为6 154,因吸入二手烟致死的有672人。吸烟是肺癌和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成因。根据世卫组织的资料,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肺癌死亡个案由吸烟所致。平均而言,吸烟者会减少15年寿命,而多达一半的吸烟者会因与烟草有关的原因死亡。

为减少非传染病在香港造成包括残疾和早逝的社会负担,特区政府去年5月公布了《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政府希望可将15岁或以上人士的吸烟比率相对减少30%。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我们在80年代的吸烟率是23%,现在是10%,基本上是世界上吸烟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我们有一个文件《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提到在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将吸烟率降至7.8%,希望可以尽快将吸烟率降至个位数字。”

陈肇始表示,特区政府目前采用的控烟策略包括:一方面继续保护非吸烟者,扩大非吸烟区,防止公众吸入二手烟。另一方面,正在通过立法,禁止电子烟和加热烟,希望能够以此减少青少年吸烟或吸食新型烟草产品或另类烟草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