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大数量的积极情绪因子,消极情绪因子只占一小点。然而,这一小点的消极情绪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大数量的积极情绪。也就是说,消极的心理容易遮住所有的快乐,在消极心理的作用下,原本快乐的心情会全部消失。

学会乐观,放下烦恼,随意而安,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现在你明白我们要快乐起来不那么容易的原因了吧!就像我们的身体只要小有微恙,总让人感到那么的不舒服。

我们的情绪,总是习惯于被消极情绪控制。 从消极走向积极是需要“跨越”的,所以才有了“乐观是一种能力,乐观是一门学问”这么一说。

那么,如何让自己乐观起来呢?想想看,每当我们遇到烦恼,就会下意识地自我封闭,远离人群,落寞独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终于想通了,或被时间淡化了了之后,烦恼就减轻了,甚至消失了。

学会乐观,放下烦恼,随意而安,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可见,很多时候,有烦恼就是因为有事情没想通。悲观亦然。怎么想通呢?靠的当然是思考,而思考,则来源于你现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与思维水平。这里的认知,当然包括你对自我的了解、对人性的洞察以及你的视野边界等。

当我们不知道恐惧的来源,也不明了“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自然会生发没有现实意义的茫然、惶恐与悲观。而当我们知道它的原理,它的来处,我们自然就能直面它——至少接纳它,而不让它成为分裂我们、阻碍我们的匕首。

学会乐观,放下烦恼,随意而安,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创造的勇气》一书中写的:“人生的使命就是做一些新的事情,要面对一个无人的地带,要进入一片没有现成道路也没有前人引路的森林……生活下去,意味着要跃进一个未知的世界,这要求一定程度的勇气,这种勇气无从参考,也少有人认识到。”

贝多芬说:我们这些具有无限精神的有限人,就是为痛苦和欢乐而生的,几乎可以这样说,最优秀的人物通过痛苦才得到快乐。

诸如此类,就是源于他们对恐惧的认知,对痛苦的洞察,才有了战胜、跨越恐惧和痛苦的勇气,实现自我管理以至自我突破。

学会乐观,放下烦恼,随意而安,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我们读了历史,见识到人性趋利避害,争权夺势的阴暗面,同时也会被人类为了获得自由而勇于抗争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我们理解了生死,读懂了孤独是人活着要面对的实相,同时也就明白人要学会过好当下,珍惜眼前人。

足够的认知,会帮我们看到同一事物的多个面向,我们就不会再陷于“不好”“不行”“怎么办”这些悲观的思维桎梏里不能自拔了。

乐观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实际,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我们的认知、思维方式。当我们的认知水平足以让我们更客观地思考,在遇到问题时更迅速而准确地转念,从“认知”到“放下”,随之而来的,才是烦恼消减后的或随遇而安,或恬淡坦然,而不管它是基于悲观还是乐观。

学会乐观,放下烦恼,随意而安,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阅读、旅行、体察、思考,拓宽视界的原因。说白了,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乐观主义者,但起码要让自己的思想贴近事实一些,接地气一些,而不是只有因无知、盲目而来的庸人自扰。否则,我们真的太冤枉了我们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