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们栏目多次报道过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目前已有多人中招,有人抢救数日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市疾控中心也提醒各位市民,路边有毒的可不仅仅是蘑菇这一类菌物。

白毒伞50克就能夺人性命

「深圳疾控提醒」蘑菇中毒存在潜伏期 食用时必须加倍小心

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蘑菇有两种。一种是白毒伞,另一种是铅绿褶菇,也是白色。白色毒菇外形类似某些可食蘑菇,但它含有剧毒毒素,50克(一两)即可使人致命。广东地区不止上述两种毒菇,但“白毒伞”的毒性最强,通常出现在山区、植物园等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深圳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三四月份。

野生蘑菇:易中毒 毒性大

从2011年开始,深圳市疾控中心每年都会接到市民因为误食野生蘑菇导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病例。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性皮炎型等5个类型,其中脏器损害型最为严重,病情凶险,抢救若不及时,死亡率极高。

毒菌中毒存在潜伏期

「深圳疾控提醒」蘑菇中毒存在潜伏期 食用时必须加倍小心

此外,毒菌中毒存在潜伏期,消化道可能要6个小时后出现症状,有的人甚至要十几个小时。以致有人吃完一次感觉没事,还吃了第二顿,从而增加了毒性。

商家:“辨色识菇”不靠谱

「深圳疾控提醒」蘑菇中毒存在潜伏期 食用时必须加倍小心

不少“采蘑菇的老司机”,普遍有种观念,认为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无毒的蘑菇则颜色“朴素”。不过专门做蘑菇生意的商家告诉记者,靠颜色来分辨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根本不靠谱。

疾控专家:勿凭经验鉴别蘑菇是否有毒

「深圳疾控提醒」蘑菇中毒存在潜伏期 食用时必须加倍小心

疾控专家也表示,即使专业人士,凭外形也很难判断是否有毒,必须借助专业的仪器才能分辨。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更不能凭借经验来鉴别蘑菇是否有毒。在户外游玩时,除了野生蘑菇不要随意采摘,许多植物也有很强的毒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