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诗境浅说》导读

语文的边界

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诗境浅说》导读

杜陵诗意图 【清】 石涛 绘

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

——《诗境浅说》导读

文 | 张贵

《诗境浅说》分为正编、续编两部分。正编专讲律诗,共有甲、乙、丙、丁四编,甲编论五言律诗,乙编摘引讲解五言律诗中的名联,丙编论七言律诗,丁编摘引讲解七言律诗中的名联。续编专讲绝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解五言绝句,第二部分讲解七言绝句。书前俞陛云所作序言称,其从《唐诗三百首》中选诗,为孙儿女日讲一首。但翻看全书后读者会发现,除正编中的甲编从《唐诗三百首》选诗外,其他几部分所选诗歌并不囿于《唐诗三百首》,而是俞氏根据自己的思考,在选诗范围上自成体系,规模远超《唐诗三百首》。

诗歌是抒情性文学,重语言的含蓄蕴藉及意境创造,诗人多是通过意象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感。诗歌赏析首先就是语言分析。诗歌语言与一般的书面语言不同,在语音方面,建立格律以产生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则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从而打破人们的语言习惯,获得新奇精警的效果。诗歌意象是由词语来创造的,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是意象分析。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人在构思的过程中,意象浮现于脑海,并借助辞藻固定下来。读者在欣赏诗歌时,运用自己的艺术联想和想象,把辞藻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一个个意象组合构成了诗歌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欣赏古典诗歌,就要从语言和意象分析,进一步上升到意境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风格关系密切,风格研究是古典诗歌艺术研究的最高层次。

俞陛云身为诗词名家,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其对前人诗作的领悟自然有独到之处。《诗境浅说》本意是启蒙的,对所选之诗逐联逐句加以讲解,意浅而韵纯。书中凡每首诗、每一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以及“诗境之妙”等都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剖析,往往能体察入微,做出深入浅出的精到品评。此书不仅可以作为初学者学诗的门径,同时还是一部欣赏诗境之美的绝佳读本,非常有助于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如大家熟悉的孟浩然的五律名作《过故人庄》,俞陛云评云:

诗写田家闲适之境,诵之觉九衢车马,尘起污人矣。旧雨相招,鸡黍即田家之盛馔。通首皆纪实事,以韵语写其真趣。三四句言近树则四面合围,远岫则一行斜抱,乃庄外之景。余昔年行役数千里,每于平畴浩莽中,遥见绿树成丛,其中必有村屋,知三句“合”字之妙。五六句言场圃即在门前,桑麻皆资谈助,乃庄中之事。更留后约,同赏菊花,益见雅人深致,涤尽尘襟也。先祖诗集首篇《兰陵菊花歌》有句云:“谁人解赏花真面,此花不如城外好。”盖花入城中,栽以瓷盆,闭诸华屋,全失篱边之天趣矣。

俞陛云先从总体上对该诗的境界作了形象的评价,接着为便于读者理解诗意,逐联逐句分析,细细体味其中的意象,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所历,拈出“合”字的妙处,让读者在平易形象的语言中,体会到诗歌的妙趣。

古人作诗,非常注重警联的锻造,一首诗成功与否,名联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整首诗歌我们可能不能完全记忆,但其中的经典名联往往能脱口而出。俞陛云分别取五律、七律中的名联加以分析,揭示其妙处。如其评祖咏“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一联云:“此类写景句,佳处在炼字。林中可藏雨,而初过之雨,余湿尚留,则藏之可久。风力可退潮,而欲归之潮,涨势已衰,则退之尤易。非仅‘藏’‘退’二字之确,且言之有故,作写景诗之炳烛也。”读者读过后,诗歌炼意、炼句、炼字之妙历历在目,对其充分理解名联佳处十分有益。

《诗境浅说》对于初学者窥探唐诗意境与创作的门径,确实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因而十分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为满足部分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需要,特推荐几本相关书籍供大家参考。若想进一步了解古典诗歌赏析方面的知识,可阅读《文史知识》编辑部编《怎样鉴赏古诗词》及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等;对意象和意境相关知识感兴趣者,可读陈伯海《意象艺术与唐诗》及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等;若醉心于唐诗欣赏,可读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若想分类型品鉴中国古典诗歌,可读孙明君《昨夜星辰:中国古典诗歌品鉴》;而欲通观中国诗歌之特色及成就,则可阅读赵敏俐、吴思敬主编《中国诗歌通史》。

古典诗歌背后站着的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读者若想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还需要在平时多读些古籍,多了解些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文化素养。

本文为“语文教师小丛书”(第一辑)《诗境浅说》导读的一部分,原题为“意浅韵纯,沾溉后人” 。“语文教师小丛书”(第一辑)商务印书馆出版2017年7月第一版。

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诗境浅说》导读

杜牧诗意图 【清】邹一桂 绘

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诗境浅说》导读

精彩试读

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诗境浅说》导读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张九龄

诗咏庐山瀑布,以健笔写奇景,有声有色,如在云屏九叠之前,与太白之“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同极工妙。张在日中观瀑,故言日光与水气相射发,五色宣明,如长虹之悬空际。李诗在月下观之,故言皓月与银练之光,浑成一白,荡入空明。二诗皆用“风”字,张诗状瀑声之壮,虽当晴霁,若风雨破空而来;李诗状瀑势之劲,虽浩浩长风,仍凌虚直泻。诵此二诗,知“一条界破青山色”七字,未足尽瀑布之奇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 维

上句言草枯则狐兔难藏,故鹰眼俯瞰,霍如掣电。用一“疾”字,有拿云下攫之势。下句言雪消纵辔,所向无前。与“风入四蹄轻”句,皆用“轻”字以状马之神骏。他若“花落马蹄香”句,同咏马蹄,一写射猎之英风,一写春游之逸趣也。此诗首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用反装法,便突兀有势。结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句法亦如猎者之反射,尚有余劲也。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李 白

此诗起句云: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乃太白《访戴道士不遇》诗也。诗言山桃盛放,春雨初过,流水涓涓,四无人语。犬乃闻足音而吠,见地之幽丽而静也。三句谓鹿本畏人,而深林时见鹿踪,空山鹿友,等鱼鸟之忘机。四句言寺中例打午钟,至溪午而钟声寂寂,道士必云深不知处矣。摩诘《过香积寺》诗:深山何处钟。见寺之远也。此并午钟不闻,见寺之静也。李诗逸气凌云,此作幽秀类王孟,才大者数枝才笔,能以一手持之。

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诗境浅说》导读

放翁诗意图 【清】王原祁 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借草取喻,虚实兼写。起句实赋“草”字。三四承上荣枯而言。唐人咏物,每有仅于末句见本意者,此作亦同之。但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智见仁,无所不可。一篇锦瑟,在笺者会意耳。五六句古道荒城,言草所丛生之地。远芳晴翠,写草之状态,而以“侵”字、“接”字,绘其虚神,善于体物,琢句尤工。末句由草关合人事。远送王孙,与南浦春来,同一魂消黯黯。作咏物诗者,宜知所取格矣。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此为游破山寺后禅院而作。为寺中深静处,故首二句点题外,以下六句,愈转愈静。三四句在诗律亦可不作对语。由幽径至禅房深处,惟有鸟声潭影耳。鸟多山栖,而写鸟性用一“悦”字;水令人远,而写人心用一“空”字。名句遂传千古。末句惟闻钟磬,所谓静中之动,弥见其静也。破山寺即常熟兴福寺,米襄阳所书诗碣,尚在禅堂,“照高林”作“明高林”。此诗“悦”字、“空”字,其平仄不用谐律,作“明”字为佳。余两游此寺,在空心亭凭阑小憩,山容鸟语,不异当年。洵千载名蓝也。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以秋宵之残月,映青峭之峨眉,江上停桡,风景幽绝。无奈轻舟夜发,东下巴渝,回看斜月沉山,思君不见,好山隔面,等于良友分襟也。咏峨眉山月之诗,如:青衣江上水溶溶,隔岸遥闻戒夜钟。间倚竹床听梵放,月华刚到第三峰。神韵悠然,王渔洋最赏心者。峨眉山在汉嘉之青衣江畔,即李诗之清溪。陆放翁《望峨眉》诗:白云堕我前,心目久荡漾。诗人之眷恋名山,有如是者。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用赋得体,唐人集中每见之,近代沿为应制诗定例。得某字五言八韵,即五言排律也。此诗以题为暮雨,前六句皆赋雨,惟末句送友,而以泪丝比雨丝,仍关合雨意。首二句,一嵌“雨”字,一嵌“暮”字,将诗题点明。三四言帆来鸟去,皆在雨中。以“重”字、“迟”字,状雨之沾湿。以“漠漠”“冥冥”,描写雨中虚神。五六言远望海门,因雨而不见;近看浦树,因雨而含滋。收笔归到送李曹,泪点雨丝,同沾襟上,表无限别情也。

作诗如用重叠形况字,以酷肖而善体虚神为要。唐诗中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因其流传习见,读者每随口滑过。其实所用叠字,精当不移。他若“落日亭亭向客低”“烟渚沉沉浴鹭飞”,唐诗此类甚多,皆形况字之圭臬。《诗经》中“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已作先河之导矣。高达夫集中,有《赋得征马嘶送友赴朔方》诗云:征马向边州,萧萧嘶未休。思深长带别,声断为兼秋。歧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与韦诗体格相似。韦诗因雨中送友,故赋得暮雨。高诗送友赴朔方,故赋得征马。皆于结句始说明送别。惟韦诗前六句皆赋“雨”字,高诗则中四句皆征马与送友,两面夹写,有手挥目送之妙。

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诗境浅说》导读

书名:《诗境浅说》

作者:俞陛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2992-3

页数:364

定价:39.00

装帧设计:护封精装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购买《诗境浅说》

当当网寒假阅读季

7.9折,满79再减30

明天的花朵

竹露清响

请以上读者给清话后台发消息,告知姓名、手机号、通信地址,以便寄赠样书。

读唐诗千古,品诗境之妙——《诗境浅说》导读

“语文清话” 微信公众号

ljyuwenqinghua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欢迎个人微信转发朋友圈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请勿以任何方式摘编本文内容

授权 | 投稿 | 合作:[email protected]

/策划:李节

/责编:阿庐

/编排:崔蕾(实习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