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来的我们》正在热映,一个熟悉的身影再度进入大众视野。不同的是,18年前,她是唱着《后来》的文艺女歌手,18年后,她则以导演的身份将歌里的故事搬到了大荧幕上,讲述她自己亦或是相同经历年轻人的故事。刘若英,昵称奶茶,中国台湾女歌手、演员、词曲创作者。此次回归又多了一重身份。不过,相对于导演,演员身份来说,我受影响最多的还是作为歌手的她。区别于大众流行的激烈和追逐潮流,奶茶更像一位遗世独立者,她的歌声干净纯粹,暗藏真我故事。唱你我、也唱她他……

从“后来”到“后来的我们”

“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你早已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当年刘若英的《后来》火遍大江南北。在被歌里故事感动的同时,我们都好奇后来的“我们”现在到底如何了。18年后,这一谜题得到了答案,新电影不仅做出解答,还邀请了Eason、五月天,Hebe助阵,为电影演唱宣传曲。 戴上耳机,重听《后来》,当年还一知半解的歌词,现在听来却字字锥心,大概应了大家说的那句“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从“后来”到“后来的我们”,她淡定自若,从容不迫的气质一直未变,将歌里的故事搬到大荧幕上,她用女性独特的视角细腻讲述了两个漂泊的年轻人,从相遇,相知,相伴,相恋到相对,相负,相弃,相念,相忆,相惜,相会……的过程,没有声嘶力竭,不甘不愿,只有最后的释然,一如奶茶目前的状态和气质,爱过,痛过,到了最后,没有任何遗憾。

迂回曲折的音乐梦

在大荧幕上塑造过很多经典形象,如今更是自己做导演,但是奶茶一直强调音乐在她心中的位置。记得她曾说过:所有媒体报道过的花边,所有电影念过的台词,所有应镜头要求的搔首弄姿,都不及我唱出的一句歌词更贴近我内心的秘密。甚至在得到影后的获奖感言里说“其实我最喜欢的是音乐……”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听奶茶的歌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她是真正用心在表达。 父母离异,从小便跟着祖父母生活,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拿到古典学学位回国后,因缘际会她遇见陈升,经由陈升推荐,结识张艾嘉,于是有了《少女小渔》,并且借助它获得了亚太影后。 电影上的成功帮助了她的音乐梦,随着角色塑造的成功,1995年,奶茶顺势推出《少女小渔的美丽与哀愁》来帮助宣传电影,由陈升词曲创作的《为爱痴狂》是奶茶第一首真正意义上受大家喜爱的歌曲。同年12月,滚石唱片为她发行了个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专辑《雨季》。1996年10月,第三张专辑《到处乱走》发行,曲风相对以前更具个人化特征。时隔两年,《很爱很爱你》横空出世。专辑风格趋向多样化,囊括了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地方的风格,通过这张专辑,正式挥别“陈升式”风格,拓宽了自己的音乐视野。1999年,《我等你》出现,脍炙人口的《后来》《成全》就出自这张专辑。

与自己和解的文艺青年

2003年离开滚石,加盟维京唱片,作为新的起点,奶茶开始告别过去,尝试更加多样的曲风。11月,专辑《我的失败与成功》问世,维京唱片邀请到了姚谦,伍思凯,蔡健雅等著名制作人和词曲创作者为其倾情打造,《原来你也在这里》就出自该张唱片,《分开旅行》里与黄立行的搭配更是一抹亮色,让大家看到了她的更多可能性。与此同时,从歌曲风格和词来看,这个时期的奶茶也不再执着于过去,那个爱的卑微,渺小的小女孩渐渐释然了…… 如果说《我的失败与成功》打响了第一炮,那么真正交出满意答复的则是第二张专辑,《听说》《听!是谁在唱歌》等过往风格的情歌依然不负众望,除此之外,更尝试了《轻》这种多层次的电子舞曲风格。2010年,刘若英选择加盟相信音乐,与之前同在滚石唱片的五月天、梁静茹、品管再次同门。《从很爱很爱你》到《后来》,施人诚和阿信联手为她打造《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鼓励了很多年轻人。 随着唱片整体市场的萎缩,奶茶也开始放慢脚步,只推出了《亲爱的路人》《我要好好的》两张专辑,虽然数量少,但依然保持很高的水准,《我要好好的》更是邀请了同样具备文艺气质的周迅。桂纶镁,汤唯一起合作。

久别重逢,别来无恙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听着这首歌,想起当年粉红女郎时期 ,那个傻傻的,为了爱奋不顾身的龅牙女生,那个敢豁得出去,让人心疼的女生。奈何情深,注定缘浅 。关于陈升,这个牵绊她前半生,为他取名奶茶的恩师,是不可逾越去爱恋的人,注定无果。本以为,她真的这一辈子都会孤单,好在后来终于学会与自己和解。经历了《为爱痴狂》后,终于找到了《原来你也在这里》。 再见时,你的确不负遇见,去年,在台北听她再次唱《后来》,仿佛老友重逢,经历了纷纷杂杂的人事,依然人淡如菊、不改初心的她演唱中一度落下热泪。我相信大部分喜欢听奶茶歌曲的人都是孤单而倔强着的,这样保持独立和真我的人值得被爱眷待。记得奶茶的爱情哲学是“在爱人的怀抱里孤单”。恰恰,我觉得这也是与人相处最合适的距离,既不会失去了自我,也不会完全孤单。愿奶茶在人生路上可以一直真我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