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调理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喂了退烧药后汗出烧退了,但是一会又发烧起来了,这种反复发作常常让家长感到束手无策。

我院治未病中心贾跃进教授认为,发烧并不仅仅只是外感能引起的,脏腑内的问题也会引起发烧,比如气郁、食积、气虚等,都会引起发热。

特别对于小娃娃来说,积食发烧其实十分常见。但是积食引起的发烧往往是退烧药不能解决的。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试试用下面这些方法:

食疗方法

食疗:山楂陈皮大麦汤

配方:山楂8克、陈皮6克、大麦8克

做法:大火烧开,转小火20分钟。饭后半小时服用。

用量:三岁内,一次喝小半碗,3-6岁,一次喝半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适合:积食症状比较轻,如果孩子不太想吃饭,肚子有点胀的时候服用。

少儿推拿

1

运八卦

时间:5~10分钟

功效:消食化积,理气除胀。用于积食引发的呕吐、腹泻、咳痰、胸闷、心烦等。

2

清脾胃经

时间:5~10分钟

功效:消食积、清胃热。用于积食引起的肚子胀、口中异味、舌红苔黄厚腻等症状。

注意:清脾胃两穴联推,因为积食属于身体里多余的东西,所以要用泻法。

3

退六腑

时间:5~10分钟

功效:退高烧、降实火、清痰热。主治 一切实热症。

注意:积食发烧一般与风热发烧并见,所以都用退六腑,

一是清发烧之热,二是清食积所化的脏腑之热。

4

清大肠

时间:5~10分钟

功效:消食通便。用于积食所导致的各种大便不调。

咳嗽调理

许多家长,看到宝宝咳嗽,就立马给他吃止咳药,宝宝的气管和支气管很狭小,痰液很难排出,咳嗽虽然被止住,痰还滞留在呼吸道内。所以,要先祛痰,再止咳。

咳嗽的通用推拿手法

1

揉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次数:300-500次

2

拿天突穴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带一个弯曲度往下,穴位内下方,

抠压一种力度,使病人感到舒适。

位置:位于颈部,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

作用:治疗喉部炎症,止咳化痰

次数:100-300次

3

揉膻中穴

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化痰止咳,呼吸顺畅。

次数:50-100次

4

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由指根向指尖推

作用:清肺止咳

次数:300-500次

5

顺八卦

位置:在掌面以掌中心到中指根的三分之二为半径顺时针画圆。

作用:缓解痰结喘咳

次数:300-500次

6

四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开胸散郁,化痰涎。

次数:300-500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