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的出台本质上在于化解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风险:

1)对非同业单一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10%,对非同业单一客户的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15%;

2)其核心在于打破了信贷的限制,控制了银行对某家企业或集团的总体授信额度;

3)部分商业银行此前在内部风控上已有类似要求,受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更多是客户相对单一的小行;

4)由于小行的风险偏好本就偏高,主要授信于边际上资质偏差的企业或集团,这些主体未来可能会面临抽贷等风险;

5)这一限制对宏观企业信用影响不大;

6)由于融资分层已经非常清晰,该办法可能并不会使更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相反,可能激化边际企业的风险。

2、对匿名客户的限制对现实的银行资产配置存在一些影响:

1)根据2017年年底测算,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净额为13.9万亿,按照15%的限制的话,允许银行匹配的匿名账户规模为2.09万亿,但仅仅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就达到了3.2万亿,匿名账户规模可能明显超标;

2)由于2019年底之前匿名客户集中度要求才正式实施,这个规定对资产的冲击不大,但未来公募、同业理财及集合资管及信托产品均面临到期不续的压力;

3)这个压力可能通过银行把投资盘子打散(算作小额投资、不占用匿名账户),以及置换同业定向产品(不算入匿名账户)得以缓解。

3、对同业单一客户或集团客户的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5%,也是分散市场拆借风险的举措,但由于大行是主要资金融出行,一般不会触碰这个红线,且该政策给了三年过渡期,预计影响的仅是小行融出及大行融入规模,不会对资金市场造成太大的摩擦。

4、这一《办法》短期对市场影响有限,但可能会进一步限制负债端本已比较脆弱的非银,且可能会导致银行间资金面到非银间资金面传导的递延,对短期的市场仍存在拖累。

5、货币宽松可能已经使收益率步入震荡下行的轨道,但短期因市场超调及非银负债端的脆弱性等问题,我们仍需要多一分谨慎。我们建议当前处于平均和偏高仓位的账户待收益率进一步反弹后再择机加仓,当前中久期、中仓位、低杠杆是比较合适的配置。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明显收紧、去杠杆超预期、信用违约冲击加大。

「方正固收」银行间资金面到非银间资金面的传导可能进一步递延——《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