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52(2) : 96-102

作者:潘存雪 索伦格 党军 刘文亚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DE-CCTA)不同扫描触发阈值下,冠状动脉、心肌成像质量的综合评价及对比分析,寻找冠状动脉、心肌最优显示的增强扫描时机。

方法

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10月因体检或疑似冠心病于我院影像中心行DE-CCTA检查的患者135例,纳入其中100例并随机均等分至5个不同扫描触发阈值(ESTT)组,分别为100、110、120、130、140 HU;对5组图像冠状动脉及心肌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强化幅度以及左心室强化幅度、心肌碘值、心肌射线硬化伪影(BH)进行测量比较。其中计量资料各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心肌BH主观评分为等级资料,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

结果

(1)左前降支增强扫描CT值及左心室腔的增强扫描CT值、增强扫描与平扫CT值的差值在不同ESTT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71、3.795、3.132,P值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TT为130 HU时增强扫描左前降支CT值[(355.2±59.1)HU]低于ESTT为100 HU时[(404.9±49.0)HU]。(2)心肌BH客观测量值及主观评分在不同ESTT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18,H=13.702;P值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TT为130、140 HU的心肌BH值[(8.8±12.4)、(5.4±17.1)HU]低于ESTT为100、110 HU的心肌BH值[(24.2±17.7)、(22.1±11.6)HU],ESTT为130 HU的心肌BH主观评分[1.5(1.0,2.0)分]低于ESTT为100 HU[2.5(2.0,4.7)分]、110 HU[3.0(2.0,3.0)分]的心肌BH主观评分。(3)左心室外侧壁心肌的增强扫描CT值、碘值、增强与平扫CT值的差值、前降支增强前后CT值的差值以及左前降支和左心室外侧壁增强扫描的噪声、SNR、CNR在不同扫描ESTT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不同扫描ESTT对于DE-CCTA冠状动脉及心肌的同时显示具有影响。在第二代双源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DE-CCTA扫描时,如选择主动脉根部为监测点时,130 HU是DE-CCTA检查同时显示冠状动脉和心肌的最佳扫描ESTT。

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目的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因此对比剂注射后的扫描时间是由冠状动脉的最佳成像时间确定的;然而冠心病的CT"一站式"检查中,成像要兼顾冠状动脉及心肌两方面,对比剂注射后经冠状动脉主干流入其分支,再流入毛细血管网,由心肌摄取,经由小静脉流出,冠状动脉和心肌的强化不是绝对同步的;另外左心室内的高浓度对比剂会导致心肌射线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BH)的产生[1,2]。故而寻找最佳的扫描时机使得冠状动脉和心肌都得到良好显影,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及心肌灌注的真实情况,是冠心病CT"一站式"检查的一个重要问题。

CT增强扫描延迟时间的确定有如下3种方法:依据经验人工手动触发扫描、小剂量预注射(test bolus)及对比剂示踪技术,目前在CT血管成像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比剂示踪技术。以往CCTA相关成像技术研究均致力于寻找冠状动脉的最佳成像条件[3,4],本研究基于双源CT平台,利用对比剂团注跟踪触发技术(bolus tracking),通过设置5组不同增强扫描触发阈值(enhancement scanning triggering threshold,ESTT),并对不同ESTT下冠状动脉及心肌成像质量进行比较,以期寻找冠心病双能量CCTA(DE-CCTA)检查中兼顾冠状动脉及心肌的最佳扫描时机,在冠状动脉成像的基础上降低心肌BH。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10月于本院影像中心因疑似冠心病行DE-CCTA检查的135例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其中的100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4~66岁,平均(53±10)岁。患者纳入标准:因体检或疑似冠心病行双源CCTA检查,18 kg/m2≤体质指数(BMI)≤28 kg/m2,心律齐,且心率<70次/分,检查前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功能正常,且检查前均被详细告知检查的风险及收益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C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2)既往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及起搏器、除颤器植入术等手术史;(3)有明确的心肌梗死、心肌炎、各种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各种肺动脉高压等病史;(4)患有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5)血清肌酐水平大于1.5 g/L;(6)已知的碘过敏;(7)怀孕的妇女;(8)明确确诊恶性肿瘤病史。将纳入的100例患者按照男女不同性别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等分至5组,每组各20例。该课题通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核批号(20130509-05)。

二、图像采集

采用德国Siemens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扫描仪进行检查。

1.扫描前准备:

检查前测量并控制患者的心率,并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时,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情况,并嘱咐患者练习在多次吸气-憋气过程中保持相同的吸气幅度。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既往病史,并认真向患者讲解检查中的正常反应。

2.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平扫:

在定位像扫描完成后,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平扫。扫描范围始于气管隆突层面,终止于心脏的膈面,左右大于心缘两侧10~20 mm,上缘包括胸骨外缘;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将所得图像传入Siemens Syngo MmmwpVE31后处理工作站,应用钙化积分软件对冠状动脉管壁钙化进行统计并显示钙化量值。

3.对比剂注射:

用22 G套管针穿刺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德国Ulrich双筒)自肘前静脉团注非离子碘对比剂(含碘370 mg/ml,碘帕醇,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对比剂用量(ml)=体重(kg)×0.76 ml/kg,采用相同的对比剂注射时间(12 s),对比剂流率(ml/s)=对比剂用量(ml)/12 s,后同步跟进40 ml生理盐水[5]。

4.DE-CCTA扫描:

扫描范围根据钙化积分平扫的范围来设定,自气管隆突下方2 cm至心膈面下方1 cm。运用对比剂团注跟踪触发技术启动扫描,ROI放置在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开口水平层面,设置不同的ESTT:A组,100 HU;B组,110 HU;C组,120 HU;D组,130 HU;E组,140 HU;当ROI达到ESTT后,延迟5 s,自动触发扫描,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方至心膈面下方。具体扫描参数如下:双X线管曝光;设定A X线管的管电压为100 kV,管电流最大为165 mAs,B X线管的管电压为140 kV,管电流高限设为140 mAs,同时采用管电流Care-dose 4D自动调节技术,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手动mini-dose技术,调节机器全剂量曝光时间窗为心动周期的30%~70%期相,其余期相采用20%剂量曝光;机架转速0.28 s/圈,螺距0.20~0.35;准直宽度64×0.625 mm;双能量检查时时间分辨率140 ms;扫描层厚0.6 mm,层间距0.5 mm。

三、图像重建

检查结束后,对图像进行重建,具体重建方法如下:采用标准重建技术——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卷积核定为B26f,重建层厚0.75 mm,间隔0.50 mm。

四、图像分析

扫描结束将数据传入Siemens Syngo MmmwpVE31后处理工作站。在机器自动生成的融合混合能量图像(50% 100 kV,50% 140 kV;层厚0.75 mm,层间距0.50 mm)上,由1名不知患者临床资料及扫描条件的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从事冠状动脉CT诊断5年以上),对图像客观评价参数进行测量,所有数据均在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冠状动脉客观评价的参数定义及测量方法:

选取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测量CT值,ROI放在血管腔内(图1),ROI面积3~5 mm2,可根据血管直径大小选择圆形或椭圆形,并尽量避开钙化、斑块及狭窄;同时测量胸骨前方胸壁皮下脂肪组织的CT值,作为计算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时的背景,ROI面积20 mm2。CT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定义为图像噪声。血管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血管CT值/血管噪声;血管CNR=(血管CT值-脂肪CT值)/脂肪噪声。

不同扫描触发阈值设定对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影响

不同扫描触发阈值设定对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影响

图1 左前降支CT值的测量示意图

图2 心肌CT值的测量示意图

图3~7 心肌射线硬化伪影(BH)的主观评价示意图。图3示1分,心肌密度均匀,不存在密度差异;图4示2分,心肌密度不均匀,但尚不能确定有无密度差异;图5示3分,心肌密度不均匀,可以勉强确定基底部下壁较间隔壁密度低;图6示4分,可以确定基底部下壁较基底部余壁密度低,但边缘显示模糊;图7示5分,可以确定基底部下壁较基底部余壁密度低,且边缘显示清晰

图8~12 不同增强扫描触发阈值(ESTT)下CT冠状动脉、心肌及左心室成像。图8示ESTT=100 HU时,左心室腔、左前降支及左心室外侧壁心肌的CT值分别为527.4、505.6、105.9 HU;图9示ESTT=110 HU时,左心室腔、左前降支及左心室外侧壁心肌的CT值分别为456.3、455.2、114.4 HU;图10示ESTT=120 HU时,左心室腔、左前降支及左心室外侧壁心肌的CT值分别为405.8、441.0、103.9 HU;图11示ESTT=130 HU时,左心室腔、左前降支及左心室外侧壁心肌的CT值分别为314.2、340.6、101.6 HU;图12示ESTT=140 HU时,左心室腔、左前降支及左心室外侧壁心肌的CT值分别为348.1、363.2、80.2 HU

图13~16 不同ESTT下左心室基底部下壁心肌BH的客观测量。图13,14示ESTT=100 HU时,左心室基底部下壁心肌的CT值为(35.6±14.8)HU(图13),左心室中部下壁心肌的CT值为(79.7±16.8)HU(图14),二者差值为44.1 HU;图15,16示ESTT=130 HU时,左心室基底部下壁心肌的CT值为(82.2±16.7)HU(图15),左心室中部下壁心肌的CT值为(71.2±21.5)HU(图16),二者差值为11.0 HU

2.心肌客观评价参数定义及测量方法:

选取在四腔心层面进行心肌CT值的测量,ROI放在左心室外侧壁心肌内,ROI面积20 mm2,可根据室壁厚度选择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并尽量远离室壁肌肉的边缘(图2);同时测量胸骨前方胸壁皮下脂肪组织的CT值,作为计算CNR时的背景,ROI面积20 mm2。CT值的标准差定义为图像噪声,心肌SNR=心肌CT值/心肌噪声,心肌CNR=(心肌CT值-心包脂肪CT值)/心包脂肪噪声。

3.心肌BH:

依据Scheske等[6]的研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选择左心室基底部下壁相对于中部下壁CT值的差值作为评价心肌BH的指标。BH=基底部下壁的CT值-中部下壁的CT值,所有数据均测量3遍,取其平均值为最终数值;BH的主观评价标准:1分,密度均匀,不存在密度差异;2分,密度不均匀,但尚不能确定有无密度差异;3分,密度不均匀,可以勉强确定存在密度差异;4分,可以确定存在密度差异;5分,非常明确的密度差异(图3、图4、图5、图6、图7)。由2名不知患者临床资料及重建条件的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从事冠状动脉CT诊断5年以上)采用随机双盲法,独立对图像的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左心室CT值的测量方法:

选取在四腔心层面测量左心室CT值,ROI放在左心室内,并尽量避开乳头肌及腱索、瓣膜等组织,ROI面积200 mm2,可根据左心室内情况选择ROI形态。

5.心肌碘值的测量:

将双能量扫描生成的100、140 kV图像使用Dual Energy应用程序中的Heart PBV选项打开,在Heart PBV中重建碘基图像,在碘基图像上选取心脏四腔心的层面测量心肌碘值,分别在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及下壁心肌内放置3个ROI,ROI面积20 mm2,可根据室壁厚度选择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并尽量远离室壁肌肉的边缘,取3个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心肌的碘值。

五、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2.0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

±s表示;心肌BH主观评分为等级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具体统计方法如下:不同ESTT条件下DE-CCTA成像冠状动脉、心肌成像质量各客观测量值、心肌BH客观测量值及左心室CT值的比较,各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心肌BH主观评分为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不同ESTT下DE-CCTA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比较

左前降支CT值在不同ESTT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TT为100 HU时左前降支的CT值大于ESTT为130 HU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前降支增强扫描CT值与平扫CT值的差值、左前降支增强扫描时的噪声、SNR、CNR在不同EST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图8、图9、图10、图11、图12。

不同扫描触发阈值设定对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影响

不同扫描触发阈值设定对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影响

不同扫描触发阈值设定对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影响

不同扫描触发阈值设定对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影响

二、不同ESTT下DE-CCTA心肌成像质量的比较

左心室外侧壁心肌的增强扫描CT值、增强与平扫CT值的差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碘值在不同ESTT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图8、图9、图10、图11、图12。

三、不同ESTT下DE-CCTA左心室腔内强化程度的比较

左心室增强扫描CT值在不同ESTT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当ESTT为100 HU时,增强扫描左心室腔内的CT值大于ESTT为130及140 HU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腔内增强扫描CT值与平扫CT值的差值在不同ESTT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当ESTT为100 HU时,增强前后左心室腔内CT值差值大于ESTT为140 HU时。具体见表3,图8、图9、图10、图11、图12。

四、不同ESTT下DE-CCTA心肌BH的比较

心肌BH客观测量值及主观评分在不同ESTT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肌BH客观测量值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TT为130、140 HU的心肌BH值低于ESTT为100、110 HU的心肌BH值,ESTT为120 HU的心肌BH值低于ESTT为100 HU的心肌BH值(P<0.05);心肌BH主观评分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TT为130 HU的心肌BH主观评分低于ESTT为100、110 HU的心肌BH主观评分。具体见表4,图13、图14、图15、图16。

讨论

一、研究对影响靶器官强化的患者因素的质控

影响靶器官强化的患者因素主要包括体重、心排血量及性别。为了排除体重对靶器官强化的影响,很多研究根据体重调节对比剂的用量[7,8,9],本研究对患者的BMI进行了限制,纳入病例均要求18 kg/m2≤BMI≤28 kg/m2;为了避免心功能在各剂量组中的差异影响研究结果,我们在纳入病例时,排除了心脏多普勒超声提示心功能异常的患者;CT增强扫描时靶器官的强化程度亦受性别影响,男性较女性相同部位的强化晚且强化程度低,因此在病例分组时,我们将纳入的100例患者按照男女不同性别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等分至5组。

二、研究对影响靶器官强化的对比剂因素的质控

影响靶器官强化的对比剂因素主要包括对比剂注射持续时间、注射流率、对比剂浓度、对比剂黏滞性、生理盐水冲刷等。

在本研究中,我们参照国际心血管CT协会于2009年发布的CCTA成像指南中的注射时间,即12 s内完成对比剂注射,因此对比剂流率(ml/s)=对比剂用量(ml)/12 s[5];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适应各种不同浓度的对比剂,我们采用可固定碘含量的方法,即每千克体重280 mg碘,由此,对比剂用量=(体重×280 mg/kg)/对比剂碘含量[5],且在注射对比剂前均将对比剂恢复至常温再进行使用,以降低其黏滞性;另所有检查对象均在注射对比剂后,同步跟进40 ml生理盐水,以冲刷上腔静脉、右心、肺动脉及左心室内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与对比剂注射速率相同。

三、CCTA冠状动脉显示对对比剂注射及强化的要求

当CCTA扫描延迟时间过短时,上腔静脉和右心腔内的高浓度对比剂会导致BH的发生,且高水平强化会影响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显示[10],并低估非钙化斑块的面积[11];延迟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冠状动脉与静脉同时显示、不易区分,且降低冠状动脉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影响冠状动脉显示。因此CCTA检查冠状动脉强化显示最佳程度是将整个心室、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保持一致且足够的强化[12]。Fei等[11]报道,CCTA检查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最佳强化CT值约为350 HU。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ESTT的增加,左前降支的CT值逐渐降低,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TT为130 HU时,左前降支内的CT值为(355.2±59.1)HU,明显低于ESTT为100 HU,且最接近350 HU。

四、CCTA成像同时评价心肌对图像的要求

CCTA检查因冠状动脉内同时充盈高浓度的对比剂,非常接近心腔内的密度,CT值往往达到350~400 HU,而心肌的强化幅度远远低于冠状动脉及心室腔,仅为100 HU左右,故BH对心肌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冠状动脉。因此,冠状动脉、心肌"一站式"成像的最佳扫描时机应当是在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前提下,保证心肌的强化幅度并降低其BH,使得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及心肌灌注的真实情况。

我们的研究显示,选择主动脉根部为ESTT监测点,当ESTT为130 HU时,左前降支内的CT值最接近冠状动脉的最优成像CT值350 HU,为(355.2±59.1)HU,且心肌BH的客观测量值及主观评分也均较其他组别降低,分别为(8.8±12.4)HU,1.5(1.0,2.0)分;而在图像的客观成像质量评价方面,ESTT为130 HU时冠状动脉及心肌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与其他扫描EST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扫描ESTT对于DE-CCTA冠状动脉及心肌同时显示具有影响。在第二代双源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DE-CCTA扫描时,如选择主动脉根部为监测点时,130 HU是DE-CCTA检查同时显示冠状动脉和心肌的最佳扫描ESTT。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