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青铜龙身世成谜 西汉皇后玺精美变身文创新宠

2.4米长的秦时期青铜龙。

大秦青铜龙身世成谜 西汉皇后玺精美变身文创新宠

西汉皇后之玺。(记者 杨力 摄)

■记者 陈黎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外游客云集之地。它馆藏170多万件(组)文物,最近馆藏的两件文物,又引发了线上线下的聚焦。一个是2.4米长的秦时期的青铜龙从墙柜“游走”到单独陈列柜之后,因震撼的体型天天被围观拍照。另一件则是皇后之玺,异常珍贵却因娇小体型陈列出来并不醒目,可4月底推出复刻版造型的文创卡后,让全国网友热情高涨,它的历史价值再次引发关注。

传奇身世的青铜龙是秦乐器底座?

在第一展厅内,两条交错盘绕的大型青铜龙旁围满了游客和市民。此起彼伏的手机拍照声不绝于耳。青铜龙有一个传奇的来历,修复好之后本来放置在墙柜处展览,因为重新布展它被单独放置,关注度飙升。

“那是在1993年的冬天,西安市公安局在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行动中,在一辆车后备厢内发现了8件青铜残件,重92.5公斤。”陕历博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姜涛告诉记者,这8件残件移交到了陕历博后,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修复和拼对,成为了展厅里这件令人惊叹的秦青铜重器。这件作品带着浓郁的春秋战国气质,比如龙头比较小,纹饰上的龙纹,还有身上有鳞片,嘴唇鼻子的特征等都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它体型非常大,从形制上看是战国秦或是秦代的文物,而且这种造型非常少见。”姜涛说,秦的东西一般体积都很大,比如秦俑。

目前看到的2.4米长的青铜龙,其中有玻璃钢修复的部分。它再次引发轰动则是从一年前的新展开始。据了解,这件青铜龙原本放在墙柜里,陈列方式并不突出。从去年5月份新展开幕,单独给它做了一个陈列柜,在醒目位置陈列出来。姜涛说:“我们当时也预料过,放在展线上一定会轰动。”

果然,展示出来之后青铜龙的展柜旁永远围满了游客和市民在拍照打卡,这么大型的青铜龙让人觉得震感之余也让人们想知道,它原本在秦时的用途是什么。

“业内现在有好几种说法,”姜涛说,有的认为是用于祭祀的礼器,有的认为是大型建筑的筑础,但是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秦大型乐器的一个底座。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大型乐器加基座的模式比较普遍。记者获悉,还有专家在《考工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等典籍中找到佐证,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收天下之兵器,聚之咸阳,并且铸编钟,置宫廷中……

比较可惜的是青铜龙出土地在哪里已经无法得知。这件文物珍贵的地方在于它的稀有,目前出土的秦时这么大的圆雕青铜龙是很少见的,也带给人们对大秦强盛历史的无尽回想。

皇后之玺因文创印章卡再次耀眼

4月底,长安通与陕历博推出了西汉皇后之玺印章卡。这枚卡精准复刻了西汉皇后之玺的模样,两侧还印有交通联合、卡号以及长安通的字样。这枚充满历史文化味道的交通互联互通卡,可在全国200余个城市刷卡乘车。此卡一出,爆红网络,一度一卡难求。

记者从长安通微店搜索发现,目前预售销量已经上万。非常多的评论都在赞赏这款文创产品。用“皇后之玺”刷卡坐地铁、坐公交车,却是有一种有趣满足感和对历史文化满满的荣誉感。也引发人们对皇后之玺本身的关注。

第一展厅一进门有四个独立柜,其中一个就放置着皇后之玺和其他汉代重要文物专门展示。只有33克的它个头娇小,在一众陈列的文物中不太能引人注目,为此在它前面专门放了一个镜子,供游客仔细观赏。“如果单独给它放一个独立柜,就算周围的人再多,还是改变不了它的大小。”姜涛告诉记者,所以只能通过展示的位置来突出它的重要性。

记者获悉,皇后之玺使用和田白玉雕成,洁白无瑕、细腻润泽,呈四方形。它高2.8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娇小的体积面上却精雕细琢,四侧刻有云纹,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印面刻有阴文篆书“皇后之玺”四字。根据《汉官旧仪》记载的“皇后之玺,金螭虎纽”等信息,与这件玺印非常相符,它的主人极有可能是汉高祖的皇后吕雉。

它的发现也充满传奇。1968年9月,渭河北塬韩家湾小学13岁的学生孔忠良在放学回家途中,在狼牙沟的水渠边看见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挖出来发现是一枚晶莹的印章。带回家后,其父孔祥发认为可能是文物,就带到西安,得知是一枚汉代皇后玉玺后就捐给了国家。姜涛告诉记者,这枚国宝级文物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上面的书法和超高的篆刻水平。

近两年来陕历博再次火爆的文物不在少数。比如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西汉时期的鎏金铜蚕,因“一带一路”影响力火爆了网络,引发无数网友来观摩。还有因《国家宝藏》的播出,备受关注的杜虎符,目前已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展柜。据悉,陕历博也会根据关注度和文物价值本身,对陈列和展示做适当的调整,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感受到文物之美,历史之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