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青瓷灯被盗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三国时,今天的南京是吴国都城。未成都城前,名叫“秣陵”,孙大帝孙权易名“建业”,意思不言而喻,以此城为中心,建功立业,南京从此开始了其“六朝古都”史。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六朝博物馆里孙权塑像)

现在,南京考古不时会发现吴国时期的墓葬,出土那个时代的文物。1958年,在南京城西的清凉山发现一座吴国墓葬,从中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两件是青瓷珍品,一件青瓷熊灯,一件是青瓷羊形烛台。

青瓷熊灯和青瓷羊形烛台,是中国早期青瓷中的精品,底下有“甘露元年五月造”铭文,为断代提供了准确依据,十分难得,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也就是“国宝”。

这件甘露年间的青瓷熊灯,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如果有同样款的,身价自然也非同一般。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青瓷熊灯)

家住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外新月胡同的吴某家,便有一只青瓷熊灯,也有“甘露元年五月造”铭文,经文物专家鉴定是真品,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青瓷熊灯很像。

吴家的青瓷熊灯哪来的?说是祖传之物,其祖上曾在孙皓当皇帝时做官,是孙皓赏赐的。很显然,这一说法存疑。从孙皓在位到今天已1700多年,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传这么代的。

吴父亲生前喜欢收藏古董,也许他收购来的。

吴某家这件国宝级青瓷熊灯,后来被人盗走了。据警方当年披露,事发1999年6月6日。

当时吴某刚结婚几天。当天晚上,小两口听到洞房里有动静,刚想细听,4个蒙面人已出现在眼前,有的手里拿着匕首,有的手里拿着枪。吴某刚想喊,喉咙已被顶着了。吴某想把裤子穿上,也被蒙面人喝令不准,强令他和新娘子衣服全扒光,站墙角去。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蒙面盗贼,资料演示图)

蒙面人用刀逼着,将吴家保险柜里包括6000多元现金、国库券、金戒指、手表、东芝录像机在内的几十万钱财全部盗了,放在保险柜里的用檀木匣装着的青瓷熊灯,也被拿走。

蒙面人刚走,吴某抓起电话报警,但根本打不进,电话让这伙人剪断了。赶紧到街头拦了辆出租车,到西城公安分局报了案。

警方赶到现场,看到屋子里被翻得乱七八糟。这伙蒙面人很有反侦经验,戴着手套、鞋上套塑料袋作案,应该是有前科的人干的。现场没有发现蒙面人留下的东西,案件一时无从查起。

最后是怎么破的呢?还是另外案件中,顺藤摸瓜,才破掉的。

既然是有前科的,就不可能只干一次。果然,不久在东城区又发生了类似的入室抢劫案。警方在走访群众中,有人说看到这伙人中有一个人好像见过,外号叫蛤蟆。凭这一点点线,警方挖出了团伙的第一个盗贼李某。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晋代青瓷熊灯)

除了挖人,估计文物会出手,警方还到北京各文物市场暗访。在潘家园,有一商户反映,曾见过青瓷熊灯,也是装在一个匣子里,卖主要50万元,未买。

警方根据李某的交代,破获了5人入室盗劫团伙。从其窝点缴获了现金20多万,还有当年流行的BP机、大哥大、录像机、摩托车、手表、西装、皮箱大量赃物,另缴获自制火枪、雷管、匕首等犯罪工具。

但那只青瓷熊灯,警方没有查获,再一问,已15万卖给了一家拍卖公司的老板范某。

李某一伙是盗窃团伙,并不是文物圈内人。从吴某家盗出青瓷熊灯后,只觉得是个好东西,但不知道能值多少钱。于是到潘家园打探价格,寻找买家。他们问了5家,3家拿不准真假不要,另两家因为嫌50万要价太高,没有收。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潘家园古玩市场)

有一家让他们把东西留下来,打个收条,等鉴定是真的就收下。但李某这个伙人比猴子还精呢,不会上当的。古玩圈中奸刁之人很多,留下后用一个赝品替换真品的事情常有发生,这叫“狸猫换太子”。

不要说留下了,有的奸商能当面把客户手里的真货给弄下来,所以,懂行的手里有贵重之物,不是靠得住的人,是不会给看的。万一对方有歹念,让他上眼了,后患无穷。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古今收藏界宝物“秘不示人”的潜规则,由此而来。

虽然在潘家园没有卖掉,但他们从潘家园知道这东西确实值钱,可以卖给文物拍卖公司。

于是李某一伙,通过查询114找到范某的公司。范某可是一个老江湖,年纪较大,不只会做生意,还是一个文物鉴赏专家。一看到青瓷熊灯,范某眼前一亮,心里就有数了,是个宝物,最后以15万收下。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佛头,仿品)

知道青瓷熊灯下落后,警方立即前去收赃的范某那里寻找青瓷熊灯。让警方意外的是,范某说青瓷熊灯没了。

咋回事情?范某收了与国宝一样的青瓷熊灯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是捡漏了的范某没有想到,宝物还没有捂热,就遇上盗贼了。

青瓷熊灯被一“独行大盗”张某给盯上了。

警方破案后发现,张某是刑满释放人员,父亲是著名教授、专家,母亲是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家里很有钱钱,张某在学校时学习也好,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富二代”,前途看好。但因帮朋友打架致人死伤,入狱3年,因此改变了人生。

出来以后,张某不走正道,与一班“兄弟”搭伙搞钱,屡屡作案,有了钱后就去泡妞、海吃。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古玩市场)

集团作案,搞到钱后“帮头”要多拿。因分赃不均,张某与“兄弟”翻脸,自已出来做“单干户”,吃独食。张某瞅准了文物市场“很黑”,盗墓的,盗宝的,文物走私的都有,这是见不得阳光的犯罪行,张某利用这一点,在潘家园一带玩起了“黑吃黑”。

张某作案时都是独来独往,这样反比团伙作案更安全,也不用给帮头抽分子。觉得文物来钱快,圈内又黑,有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他选择在文玩江湖上混。

但“黑吃黑”也有规矩,要搞清地域划分,不能染指道友的地盘,以免得罪道上神仙。张某眼头很活,看人很准,在潘家园他一看就能辨出谁是便衣警察,谁是小偷。

所以,张某“下货”时从没有失手。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警方缴获赃品,与本文无涉)

当年,海外买家都爱在五星级大饭店包房,住下来,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他是文物贩子,但张某能看出来。

有一次,一香港老板从一辆桑塔那中出来,张某一看就是刚完成地下交易的香港买家。于是尾随到房间,让那老板乖乖将刚收的货交给了他,不然事情暴露了,连香港都回不去,要吃官司的。张某将搞到的货拿到市场上,一下子卖了10万。

盯上李某一伙手中的青瓷熊灯后,见到卖价要50万,张某觉得这东西不一般,于是就跟着,寻机下手。见宝物卖给了范某,张某觉得天赐良机,对付一个老头太容易了。

李某一伙完成与范某的交易后,前腿走,张某后腿就来了,用匕首指着范某。接下来就不用说了,“保命要紧”的范某将刚收的青瓷熊灯给了张某。除了青瓷熊灯,张某还顺手拿走了一批珍珠、玛瑙项练等。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金镶玛瑙珠项练,与本文无涉)

面对警方,范某一口咬定盗贼与卖家是一伙的,不然不可能有人知道他新收购了青瓷熊灯。

警方想想,范某说的也是个理儿,但李某一伙拒不承认是他们干的,警方调查后发现李某一伙也没有作案时间,从范某手里拿到钱后,一伙人就出去鬼混了。

如何寻找黑吃了青瓷熊灯的盗贼?警方花了很大功夫,拖了很长时间,才从民间找到突破口。一在广州做生意的北京小老板,向警方反映了有价值线索。

张某从范拿到青瓷熊灯后,就到广州联系销赃。

按说这事情是传不出来的,但张某在广州遇到一北京老乡大意了。俗话说,“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张某在老乡面前没有回避销赃一事。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拍卖会)

张某将从范某那搞来的项练带到广州,先出了,得款45万多。而张某最大的目的将青瓷熊灯卖掉,物色到大买主后带到北京交货。

张某在广州代号为“琼花”的秘密文物黑市 上,结识了经西安-郑州-广州-香港“一条龙”文物走私集团的老板戴某。戴某听说张某手里的有青瓷熊灯很感兴趣,如果是原货(真品),愿意50万起价收购。

戴某从香港派一雇员,跟着张某飞到北京看货。警方早已掌握了张某的行踪,在北京机场守着呢。刚下飞机,张某就被警方逮走了……现在张某还在狱中服刑。

独行大盗专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吃黑”,破案后发现其父是著名教授

(警方机场抓获犯罪嫌疑人,与无文无涉)

(注,出于隐私和回避需要,青瓷熊灯藏家吴某为化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