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扫描机,让我们去发现上市公司区域特色

区域特色

注: 以下各地发展,没有贬低某个区域的意思,只是提供一种选股的思路。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发展差别明显,各地域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同一行业板块的上市公司中,有些地域的强有些地域的弱。在同一个行业板块中选上市公司,肯定要考虑质量高的上市公司为首选。

根据中国区域发展特点,可有助于您找到适合自身投资的心仪的企业。

一般来说,珠三角,长三角,是优质的民营上市公司比较集中的地方。而北京是权力中心,靠政府工程吃饭的上市公司中,北京的公司相对可能就会更有优势,因为它靠权力中心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如碧水源。选靠权力吃饭的上市公司,首选北京地域的。河北、天津都是靠北京的,依附于北京,因此,河北、天津两地,要出好的上市公司较难。

上海因为开埠早,因此,上海企业的商业理性意识较强,产品质量相对比较靠谱,但上海人太过于精明,企业的管理层喜欢相互之间扯皮,上海人的作风往往是好企业不爱上市,烂企业包装包装都去上市,或者是企业上市了,利益却移给上市企业背后的大集团里,只想在资本市场圈钱而不太想多给资本市场分红。

江苏人文底蕴比浙江更深厚,好的高校多,比较有长远眼光,研发投入上远高于浙江,不少高端的研发密集型企业都出自江苏,如恒瑞,正大,技术升级与精研上也舍得下本钱下力气,如并不大的企业先导智能。但江苏人稍有点迂,往往商业嗅觉不如浙江人灵敏,服务意识和管理效率也一般不如浙江人,眼光远却不能于眼前有所变通,故时而眼高手低。

浙江人擅长搞市场,比较会精打细算,同时比较顾眼前的利益,眼光往往不够长远,研发投入上不如深圳和江苏的企业。但浙江人的服务意识强,管理效率高,因此,浙江地域的互联网服务类企业,物流类企业,将来的网上金融服务企业,比较值得重视,如阿里,如顺丰等,但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浙江的希望不是太大,一是因为好的高校少,二是因为浙江人过于精打细算缺乏长远的眼光,需要持续长期高投入的研发,浙江企业没优势。

广东也是近代开埠最早的地区之一,商业理性意识强,商业嗅觉敏感,擅抢先机,并且遇到困境时敢于自我革命搞转型变革,所以,广东的企业生命力都相对较强,但老国企也不少,国企病照样严重。广东特别是深圳的民营企业,兼具江苏和浙江企业的优点,但质量意识更强,比较重视前沿技术的引进和研发。高研发投入型的企业、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希望最大的在深圳和珠三角的民营企业中。

山东的企业,爱面子,好大喜功,适合于在大包大揽型的行业做王者,如海尔、万华、魏桥等,同时,敢吹牛皮的多,不少中小企业的业绩相对较虚,不可全信。福建人,精明,往往精明到有点过,网络上搞诈骗的,半数以上是福建的。福建企业中,地产类的公司、电子类的公司、汽配类的公司、服装鞋帽类的公司,这些都是在管理中需要精打细算的,比较适合福建地域的上市公司玩,福建的好公司也大都出在这些领域。湖南的企业,都胆子大,遇到顺周期,敢拼了命扩产,敢乱造数据骗上市,有山大王的勇气。当年海南建省,全国的骗子都跑到海南去了,不少商界人士从海南学到了骗人的本事后离开海南北上都发了大财成了企业界的大腕,留在海南的都基本继续皮包对皮包,都没弄出什么出息来,因为留在海南的大家都擅长骗,和对方比都没什么比较优势,因此,大家都做不大,大家都继续以忽悠为生。其实,海南本地人,并不擅长骗和忽悠,但时间长了,都有点从外来骗子那里学到一点坏作风。上市公司中,不大见有好企业。东三省,大国企的大锅饭习惯加上以前历史上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导致东三省的人产权意识淡膜,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鱼只要先被我发现,不管游到哪,都是我的猎物,狍子只要先被我追猎,不管跑到谁家院子里去了,都是我的猎物。产权界线不清晰,没人愿意会好好干活,因为干出来了,谁知道好处会归谁啊?所以,“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内蒙、西藏,粗放型发展,主要靠吃资源饭。找资源类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时,可以在这个区域里找找。近几年,合肥、武汉,工业发展很快,是中部崛起最有希望的两个城市。合肥的电子产业集群,武汉的光谷,未来几年都是希望很大的。因此,合肥的电子产业类的公司,武汉的激光与光通讯类的公司,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相比合肥和武汉,郑州和南昌,居于次一级,但这两地的死结也多,经营环境较复杂。个人更看好合肥的企业发展前景,徽商的底蕴,遇上了产业向中部转移的好的历史机遇,不知能否重新焕发。西部崛起,最有希望的是成都,虽然成都号称懒人城市、休闲城市,但良好的向西辐射的区位优势,不错的产业集群基础,一带一路的西向发展,让成都企业的经济地位有望得到提升。广西、云南、贵州,似乎仍然和以前一样适合发展吃、喝、玩、游一类的企业,好的制造类企业,技术密集型、研发密集型企业,很难在这个区域中发展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