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新建海底水声监测网,这有助于帮助中国潜艇更加容易地发现水下目标,同时保护从朝鲜半岛到非洲东海岸——这条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利益。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了这一消息。

报道称,中国为了打破美国在世界各个大洋的水下优势,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启动了海底监测网。报道称,该系统可以通过收集水下环境信息,尤其是水温和盐度的信息来帮助中国海军进一步精确地跟中水下船只目标和改善水面舰艇航行时所需的定位信息。

中国开建水下最强防御侦察网 美国潜艇难觅行踪

▲中国开建水下最强防御侦察网 美国潜艇难觅行踪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余永强(音译)在接受港媒采访时指出,虽然中国潜艇作战能力的进步显而易见,但与美国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水下监听系统相比,仍有较大的技术差距。他表示,中国只是迈出了长征中的一小步。

即使在中国拥有地缘优势的南海,美国潜艇指挥官仍然对这一海域有着充分地了解,这包括水温和盐度等信息,这一切都归功于美军对这一地区数十年的研究和测量。

中国开建水下最强防御侦察网 美国潜艇难觅行踪

▲中国核潜艇

港媒称,根据中国海洋研究所网站上的技术简报,中国兴建的海底水声监测网主要是基于浮标、水面舰艇、卫星以及水下无人潜航器为一体的监控网络,可以搜集中国南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相关数据。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该系统可有效监控这条海上路线的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如果中国潜艇利用了这一信息,则可以更有效地对可疑目标进行识别和攻击,从这种角度来看,该系统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开建水下最强防御侦察网 美国潜艇难觅行踪

▲中国开建水下最强防御侦察网 美国潜艇难觅行踪

报道称声呐在探测目标时,水声会受到海洋中温度和盐度的很大影响。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声呐探测的精确度将会大大降低。同时温度和盐度还会广泛地影响海水的密度,如果两者突然产生了较大变化,将会有可能使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遭遇“断崖”。

中国开建水下最强防御侦察网 美国潜艇难觅行踪

▲中国公开展出的水下水声检测网络模型

中国开建水下最强防御侦察网 美国潜艇难觅行踪

▲中国公开展出的水下水声监测网络中的水下无人潜航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