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西安阎良举行的“改革开放四十年,航空强国新时代——2018中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发展高峰会”上,中科院院士、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作了题为《创新发展 军民融合》的主题演讲。杨伟表示,“我们在让歼20尽快形成作战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系列化发展,要创新驱动,实现弯道超车。在谈到轰炸机时,杨伟表示必须正视差距,只有轰6K是不行的,”上面这些话也许暗示了我们也必须发展新的远程作战飞机。从杨伟之前的多次接受采访以及这次的演讲可以看出,他对于未来战机,特别是第六代战机的发展很重视信息化和智能化,他认为机械化发展到今天,要想有大的突破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航空发动机是需要很长时间去积累经验,任何一点技术的提升都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像涡轮前温度要达到1800K,那么对材料技术、工艺等就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

  歼20总设计师认为,美国在航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研制一款新的航发也需要近20年时间,现在的变循环发动机还在试验阶段,距离实用还有不小的距离。在隐身方面,现在战机无论是气动外形还是隐身涂层,都有很大的趋同性,这也说明在较长时期内都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但是信息化、智能化则不同,现在的技术发展很快,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能够让战机变得更加聪明,作战能力大幅提升。例如机载雷达、光电等传感器的发展,让战机探测的距离越来越远、跟踪和识别能力越来越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能够准确捕获目标,并控制机载武器进行准确打击。军事专家告诉记者,一方面我国六代机研制已经启动,发展六代机使用的变循环发动机已经板上钉钉,正因为落后所以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在发动机还落后美方的情况下,实现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上的“弯道超车”就越来越重要。

  军事专家雷泽告诉记者,美F-35隐身战斗机现在已经成为信息化战场的一个作战节点,利用自身的强大信息能力,能够引导其他战机和导弹打击目标,这就意味着F-35可以充当空中指挥所的角色。而智能化的提高,则让战机变得会思考,能够大幅降低飞行员的负担,比如机载计算机会提供辅助决策,甚至会迅速根据战场情况自动调整战机攻击和防御姿态,这样一来在作战中就会获得更大优势。F-35的机动性并不出色,也就相当于现在四代机的水平,但是高度的信息化使F-35的作战能力倍增,这才是F-35最应该受到重视之处。

  此外,军事专家雷泽认为,我方未来必然会发展比轰6K更先进的轰炸机,其中的重点也应该强调信息化和智能化。这样一来,轰炸机在作战时就能够对广域的战场态势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并能实时与指挥部联系,做出最优化的打击方案,成倍的提升打击效能。

  信息化、智能化的提高,还将让轰炸机的机组乘员数量减少,而控制能力、飞行能力、打击能力却会得到极大地增强。这样,机组乘员就能长时间保持体力和精力,更好的操控轰炸机遂行远程攻击任务。今年2月,央视专题节目《祖国不会忘记:解密三线》中,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认为,我国战斗机设计从以前的“必然王国”,到现在的“自由王国”,所谓“必然王国”就是别人干啥,我们跟着干,而现在“自由王国”,对不起,是我们想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军事专家告诉记者,这说明我们在新一代战斗机、轰炸机的研制上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技术能力,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