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清末书画家蒲华(1832—1911)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一代被遗忘的大家。由于传播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我们忽略了这位海上画派先驱的历史地位和书法史上的专业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我们可以从这个时代追溯历史的痕迹,挖掘还原一代大师的艺术历史地位。就当前对蒲华书法的研究,关注者众多,而从收集的相关论述和鸿篇大著来看,可谓偏少。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书法艺术发展到清代,继承了以往朝代的书学精粹,无论是技巧还是书法审美都更为丰富。从清初至乾隆年间,基本上是承续宋、元、明书法的余绪,崇尚帖学,董其昌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自嘉庆以后,帖学衰微,碑学大兴,由文字学考古搜证的研究热兴起,依附文字的书法也开始出现追古摹今,由唐碑上溯六朝碑版,乃至三代、秦汉的各种金石文字清代帖学书法承绪宋、元、明,到清代中期以后衰落,但其历史惯性对帖学的崇尚认同,贯彻清代始终。尊碑打破了统治者认定和提倡的正统书法的地位,尊碑抑帖的“变法”最终演为碑学书法兴起的大势。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在全国尊碑抑帖大风气一边倒的情况下,生于道光年间的蒲华坚持帖学的道路,就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这与他崇尚个性的艺术气质分不开,与他的清高和独持偏见,不苟大同的艺术态度分不开。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蒲华的书风来源,我们很难具体的说清楚其究竟师承哪家,作英自谓得法于吕洞宾和白玉蟾二人。从存世书迹来分析,蒲华的用笔外拓结体,在横画上用笔继承了白的超长超低的起笔。视之与唐颜鲁公,怀素相似,或曰其效法元代杨凝式,或曰法孳唐代颜鲁公,在《争座位帖》下过功夫。王蘧常在其文《落笔不经意,妙入秋毫颠》中提到“吾父部畇公少作英十馀岁,尝结为忘年交,说其入手仍由正途学二王,尤近于献之,后爱苏东坡书”。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结合蒲华青年时期科考取士的传统教育,可肯定的是二王为底,后结合诸家总而成之。瑗仲(王蘧常)先生读蒲华丁未年书张长史《率意帖》跋,又谓:“可知其于旭,素探讨之深”颠张醉素,不仅为取法对象,陈淳,徐渭亦有融入。蒲华兼采众法的的学习态度来源于其对学习的灵活态度。死守一家如果囿于成法,一辈子也就无法打出来。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史上总结的规律,书法与绘画谁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谁就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采用的相同的表现工具--笔墨纸砚,都处在相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用笔用墨的技巧可以互相借鉴,审美追求一样,都是追求意象化的艺术。这为相互融合生发提供了可能。书法的点画、线条等视觉元素注入绘画,它表达的不仅是人的视觉,更能触动人的心灵,通过线条的律动加之以书法的节奏、韵律和质感,从而传情达意。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以书入画不仅仅是用书法的点画技巧,借助钟鼎古籀,北朝碑版的苍茫丰富绘画的表现趣味还可以通过画外功来加深绘画的情趣。如果扩大视野将“古意”理念推至画面以外,直溯先秦到晋唐以来的审美取向,通过对金石古玩、书画鉴赏、玩物优游的自在情态来陶治性情、融合学问与艺术,可将鉴赏之趣味与研究之趣味渗透至他们的艺术创作当中。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正是他们对钟鼎金石的精通造诣,来从笔墨形态到审美意象上与之相证相渗来获得丰富表现。蒲华的生活不仅仅是局限在绘画的视野,他非常爱好收藏,其所居小楼曰九琴十砚楼。癖好古琴,遇即购藏,视为心爱之物。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蒲华作为海上画派的先驱,其对笔墨的认识和把握,引导和影响了一大批人,包括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等。蒲华不仅仅在书艺,技巧,审美上影响了吴昌硕,还间接影响了一批后来的画家书法家,齐白石、黄宾虹等一批大家。在帖学凋零的晚清时代,蒲华以智慧与修养延续并探索出帖学新路,其艺术实践影响了包括吴昌硕等一大批学者后人。其历史地位和书法里程碑的贡献应予以重新确立。

清末绘画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忽略的艺术成就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两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