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顾名思义是一种气体,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适当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最初的时候,发现这种气体的存在,主要是沼泽、池塘、湖泊中,所以科学家便把这种气体叫沼气。

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还专门制定了《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农村农民鼓励发展沼气,节约能源,凡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农民,都享有国家专项的补助资金,专门用于建设沼气池的,不同的地区补助的费用也不尽相同,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前后共投入500亿人民币用于补助农村农民沼气池的建设和维护。

沼气在农村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社会还是很使用的,它可以满足农民的日常做饭、照明、冬天供暖等等,在沼气池沉淀的废物还可以循环再利用,尤其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使用。这些方方面面都为建设农村的小康社会,立下了显著的效果,不但让农民有了免费的资源可以使用,还节约了国家的能源消费,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但是为什么好像一夜之间,农村的沼气池都消失了呢?农民都不用了呢 ?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提供参考;

第一、沼气池对各种动物的粪便有一定的要求,沼气池产沼气的多少和动物池的粪便有一定的影响,现在进入科学养殖时代,农村的养殖户在以前大都是去田里铲草来喂养,而现在呢大都不愿意在花费这么的精力去割草等,都是使用各种饲料,这些饲料养殖的动物,排出的粪便,对沼气的产生没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清理困难。沼气池一般使用3年左右就要清理一次,随着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剩下一些老幼孕,哪有力气去做这些事情呢?这时就需要购买各种出沼气渣专用泵等,而且这些专用设施大都比较昂贵,如果不买设备,这么大一个粪池子,就需要人工清理。为了省钱,这一下省的钱都花出去了,没意义啊!

第三、平时农村所用的沼气洁净度不高,而且还有一定腐蚀性。平时家里用的沼气灯、沼气灶,用一段时间就损坏,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如果要加装滤器等过滤设备来去除杂质和H2S,就必须在额外的购买,许多农民就是因为后期的维保费用比较昂贵,所以才停用。

总之农村弃用沼气也是多方面的原因,后期的维保费用高,平时气量不稳定都影响了沼气的进一步发展普及。但是最重要的是随着农村的社会快速发展,天然气开通、电力的稳定,农民又变得富裕,沼气的弃用就变的理所当然。

欢迎关注“农业早报”和我们一起分享三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