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常被“错觉”骗 不如善用它

几何抽象作品常给人错觉。

在视错觉图上,当你看左边和右边两块区域时,感觉它们是深浅不同的灰色,但实际上它们颜色是一样的。一直以来,研究都认为错觉可以骗过我们的大脑,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被眼前的一些现象所欺骗。那么问题来了,究竟错觉是如何产生的?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科技头条

你觉得自己瘦了

这可能是一种错觉

白色金色? 还是蓝色黑色?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同一条裙子是蓝色和黑色,其他的人却看到白色和金色?那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经验在“作祟”,环境的光源、大脑的生理结构以及观察者的知觉,它们联合起来骗过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产生了错觉。从那年由裙子颜色所引发的争论开始,越来越多的“错觉现象”,浮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视错觉”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错觉现象之一,正所谓“眼见不一定为实”,无论是弯曲错觉还是空间错觉,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有视觉欺骗成分的图像,都是在利用几何排列、视觉成像规律等手段,像魔术一般欺骗我们的眼球、忽悠我们的大脑。

然而常常忽悠我们的,又何止“视错觉”这一位“仁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科幻作品中描述的“隐形”也会成为现实——当然,这是拜“隐身错觉”所赐。在能够真正实现隐身之前,让我们来点实在的,近年有名的“橡胶手错觉”实验,揭示了我们视觉和感觉的强大联系。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将自己的手臂从视线中隐藏(用一块布遮住),然后他们的真手和橡胶手同时被抚摸,最后大脑逐渐接受了橡胶手就是真实的手。以假乱真的橡胶手不仅令人产生被抚摸的错觉,甚至使人产生疼痛错觉。正因为可以欺骗过大脑,“橡胶手错觉”常被用于治疗和缓解慢性疼痛病人的痛苦。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也让我们容易被错觉所忽悠。一项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心理错觉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比实际更瘦。过完大吃大喝的新年感觉自己没变胖?不必开心得太早,研究者说我们对身体的感知,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对自己及他人的印象产生的假象——当一个人的体重超过平均体重时,他过去的经历可能产生一个更瘦的自我感觉。

环境变化和经验习惯产生错觉

对人脸的识别能力,是人们社交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先别着急说自己是当之无愧的“认人”高手,如果把人的照片倒放以后再做识别,大多数人都会被错觉所欺骗。在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某位研究者曾说过一句有趣的话——人总是希望看到自己期待的东西,思维的懒惰让人们相信自己是对的。错觉究竟怎么产生的,让我们产生错觉的,究竟是眼睛还是大脑?这令不少人都感觉很好奇。

“错觉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蒋斌教授告诉记者,从客观上说,如果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某种变化,会发生错觉效应。比如知觉对象的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如垂直水平错觉;又比如有的知觉对象处于某种背景之中,如太阳错觉等。说到“太阳错觉”很有意思,之所以我们总是会用“咸蛋黄”来形容落日,那是因为每每到了落日时分,我们都会感觉太阳比正午时的太阳看上去更大。其实这是一种视错觉,太阳的大小无论在何时都是一样的。

除了各种客观因素之外,我们的错觉也与过去经验有关,这属于主观因素。“我们总是习惯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因此我们的感知总是会受着过去经验的影响。”蒋斌教授举例说,譬如说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总是习惯地把小的对象看成在大的静止背景中运动,如人、车辆在静止的大地上运动。所以,入夜观月,也习惯地把大片白云看成是静止的,误以为月亮在云后移动。

专家声音

错觉源自感觉的“扭曲”

可以说,错觉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不过,在大脑“心甘情愿”地被骗之前,我们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有一个很红的网络词汇叫作“脑补”,意思是在头脑中对某些情节进行脑内补充。“脑补”不是一句玩笑,近年来不少研究表示,大脑确实会使出很多“花招”来干扰判断,不但让我们产生了很多有趣的错觉,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少与现实无关的“想象的空间”。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蒋斌教授告诉记者,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他表示,错觉主要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

“当你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蒋斌教授继续举例说,还有对于一些非常偶然的事,人们却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支配,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控制错觉”。

曾有研究指出,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并非简单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同时也受到我们的信念和期望的影响。换句话说,在我们的大脑即将做出判断时,心理因素也很关键。“心理学家经测试发现,大多数人在掷骰子之前所下的赌注,都会比掷完骰子后没有开宝时下的赌注大得多。原因就在于,在没有掷骰子之前,他们觉得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按自己的意愿转动。”他解释,“这其实是根本做不到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