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王德亮)处于太行山东麓的井陉县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天长古城不远的曹泉村西有一座山,叫鱼脑梁。被发现的侵华日军遗留碉堡群正在此地。碉堡有4座,炮楼一座,厨房厕所一应俱全相互连通。

(图/文王德亮)经过几公里长满荆棘杂草的羊肠小路,T恤还不小心被篱笆勾出一道口子,终于到达山下。再钻过一座古老的拱桥,碉堡群出现在视线之中。

(图/文王德亮)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内乱之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事变拉开了日本侵略的序幕。而1943年井陉,侵华日军在鱼脑梁山上修筑了4座碉堡和一座炮楼,之间由暗道相连绵延近2000米,盘踞整座山脊。70多年来,碉堡群历经风雨主体保存基本完整。

(图/文王德亮)据《井陉文史》关于此地碉堡记载:“民夫们消极怠工,经常逃跑,干到下午就所剩无几了。到1943年秋末碉堡才修建完毕。”图为航拍碉堡群部分。

(图/文王德亮)附近年长者回忆,日军从附近各村强抓劳工百人,并且持刺刀监工。干活稍不留心,就被皮鞭抽打!和电视剧看到的没什么两样。

(图/文王德亮)整个碉堡群由水泥和石灰石建成异常坚固。开建之初日军还强行征用附近村民的木料等用品。这座主碉堡外直径有5米,周围分散射击口7个,内部宽大而高,连接厨房等设施是整个战事群老大。

(图/文王德亮)碉堡群的出入口,曾经的大门已不存在,门框的痕迹依然显眼。暗道之内互通互联,宽约1米,青石砌成拱圆顶形,弯腰就可通过。两边分布30多处枪眼以及通风透光孔。

(图/文王德亮)入口处拱顶看到清晰可见的椽孔印迹。主碉堡堡顶建筑篷顶时用的是芦苇席确凿无疑,至今芦苇席印迹清晰可见。

(图/文王德亮)70多年过去了,平时很少有人到此。除了当地牧羊人避避风雨就是驴友们留下的餐盒证明他们到此一游。

(图/文王德亮)暗道走廊外面的枪眼。

(图/文王德亮)碉堡群中唯一的炮楼已经坍塌。

(图/文王德亮)秋天的下午阳光照射过来,碉堡前面一棵棵野花像是大自然送给遭日军迫害而亡的抗日爱国人士的祭祀礼,显得那么庄重。

(图/文王德亮)鱼脑梁碉堡群的存在,是当初日军多次观察后决定建设的战事群体。从鱼脑梁主碉堡向山下望去,现在的三条沟谷可以想象到当时全是深沟,一条通往井陉矿区,另一条通往天长古城,第三条连接辛庄乃至平山县界。鱼脑梁碉堡群所处位置非常重要易守难攻。显示了日军强行占领和掠夺我我国资源的野心。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1944年年底,八路军拔掉周围三分之二的碉堡,鱼脑梁的日军才被迫撤离到井陉三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