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宋朝后期,有一位姓吴的老太太家里很穷,经常要讨饭吃。有一天,讨到了很多人家弃之不要的锅巴,她拿回来泡上残汤,当饭吃了两天,后将这些锅巴放到屋顶上晒干,以备日后讨不到饭时当干粮。她把那日前储备的锅巴拿出来充饥,又把讨来的糖和着锅巴吃,吃剩的,老太婆就捏做成一团,烤干,留作下顿作“饭”吃。吴老太的“粉酥”从那以后就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这就成了现时炒米饼的雏形。

将大米翻炒至金黄,而后碾成米粉,和上糖胶及加入各地特色的配料(可以是芝麻、花生、鸡蛋、花生碎、椰丝等),用木制米饼模具碾压后敲出,放入烤炉中烤制而成。

打粉可以用机器打粉(我们叫机粉),但有以前大家更喜欢用石磨手工打粉。打好的炒米粉一般还要晾一天半天,据说不容易上火,然后才用来做饼。

炒米饼的做法:

1,先将大米洗干净晾干。

2,大米倒在锅里翻炒,炒至金黄色后碾成粉。

3,把白,黄糖煮成糖胶,把糖胶,和着炒米粉一起搅绊。用花生碎、芝麻等做馅,用炒米饼模型,上下放炒米粉,中间放点馅,抚平,用个汤匙把底部刮滑。

4,再敲下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炭炉上烘烤,直到松脆就完成了。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