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知名的让球事件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怡宁对阵福原爱的那次"低质量表演”,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球员都会在11:0时心照不宣地选择让对手一分。要知道丁宁和陈梦都算是世界乒坛的超一流选手,世界大赛单局被对手零封这种窘境从未有过,不得不承认刘诗雯状态之大好。

文|木子心士

布达佩斯世乒赛最大的感动,莫过于刘诗雯“十年磨剑圆一梦”。决赛场第五局,其强势的发挥没有让陈梦拿到一分。何其相似,半决赛对阵丁宁的第五局,同样零封对手。要知道丁宁和陈梦都算是世界乒坛的超一流选手,世界大赛单局被对手零封这种窘境从未有过,不得不承认刘诗雯状态之大好。

于是坊间流传了这样的段子:以后跟刘诗雯比赛,先定个小目标,争取第五局拿一分。

两场11:0,又引发了球迷网友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乒乓比赛打到11:0,要不要让分?”这个议题,被重新请到台面。

其实刘诗雯并不是故意或有意想让对手吃零蛋。跟丁宁那局的最后一球,明显把球搓高了很多,想给丁宁率先进攻的机会。也许是丁宁没有想到对手的回球会突然冒高,反手拉漏把最后一个机会弄丢了。

和陈梦的那一局,刘诗雯在最后一球也放慢了移动速度,降低击球质量,只是把球回击到对方台面。只可惜刘诗雯状态出奇地好,陈梦尝试几次进攻后都被防了回去,最后自己还主动失误交了零分。不能否认这种局面下,陈梦也受到了影响,进攻自然不是全力以赴高质量那种。

乒乓比赛打到11:0时让对手一分,一直都只是个不成文的约定,没有哪个协会或组织作出这样的规定。最知名的让球事件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怡宁对阵福原爱的那次"低质量表演”,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球员都会在11:0时心照不宣地选择让对手一分。

虽然11:0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终究还会发生,其科学性毋庸置疑,21分改11分这个“改革”,更增加0分的出现概率。从这个角度讲,让分反而是对规则的人为干预,如果不是出现在“10:0”这样的局面,还有可能被判定为消极比赛。

让分与否只是运动员的个人选择,不让,合情合理;让,你也不能说别人不道德。切勿将你所谓的道德,去绑架任何人,包括运动员。

让分争议之根源,在于人心难测,在于人心博弈。

让分最本能最直接的出发点就是给对手留点尊严,不至于让场面变得尴尬,但有人认为,赛场上最大的尊重是全力以赴,让分是对对手的一种羞辱和施舍,反而是不尊重。

领先者如果选择不让分,则可以乘胜追击,一举击溃对手。“狗急跳墙”,对手也可能在下一局孤注一掷,疯狂反扑,领先者也必须要做好接受反击的心理和战术准备。如果让分,势必会影响领先者保持的良好状态,需要承担对手逆转的风险。如果对视之如施舍云云,则会影响自己接下来的正常发挥。

毫不疑问,此关键节点对双方运动员的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历来涌现出很多让球的绅士,也有像波尔和老萨的绅士,主动失误以示谢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领情,或者说,对手也只是全力以赴,每分必争。

在2018年团体世乒赛女团半决赛刘诗雯与李皓晴的比赛中,第二局刘诗雯在10:0的大度领先下让了一分,然而李皓晴连续搏杀狂砍6分,一度打得刘诗雯花容失色。李皓晴更在随后一局里气势高涨,赢了刘诗雯一局。好在最后刘诗雯拿下了比赛,不然丁、刘再现莫斯科悲剧,该次让球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一想起刘国正挽救多个赛点成就“抗韩英雄”,张继科顶住追分后的霸气撕衣,许昕和水谷隼的风水轮流转。你能打对手10:0,对象怎么就不能反打10:0呢?让球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其实,不让球本来就是竞技赛场上最正常不过的事。只不过有时候媒体再煽风点火,便失去原来的味道。只有当运动员双方,教练员和球迷朋友们达成一致的共识,那么让球与否,真的不是事儿。

场下还是好朋友,不是吗?

【版权声明】

“乒乓也文艺”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

侵权必究,维权必严。

感恩相遇,感谢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