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直宣称评分以客观事实为准则,相信不少的影迷、观众都会以豆瓣的评分去看电影,特别是新上映的电影。可是最近两年豆瓣评分似乎备受大家质疑,被无数水军把持着,今天豆瓣面临最大舆论,起底豆瓣刷分产业链的水军团队们提供开分报价表,过分了,豆瓣是不是应该管制一下这些水军们?以免影响客观评分走势!

就在今天,某主流媒体报道出现水军收钱在豆瓣刷分现象,据悉报价显示:新片给5500块可以帮片方将新电影刷到6分,7分要6500,若新片刷不到6分只收5000,还有另外一种业务,那就是短评,20元一条。不过这很让人质疑:6分只需5500元?难道豆瓣刷分成本远比想象中还低?难道豆瓣真的存在水军严重刷分现象?

现在多方出来表态这完全不靠谱,豆瓣官方回应:刷分是没有用的。水军爆出所谓7分只需6500,8分只需7500,那肯定只是他们一个噱头和夸大其词。豆瓣刷分产业链一直是水军非常看重的,他们会根据片方给出多少钱然后一起行动把新片豆瓣评分刷起来,而且此类刷分市场颇受欢迎。

据传闻最近上映的电影《后来的我们》曾经出现一波人在豆瓣刷分,该片自上映以来一直备受争议,除了出现突然大规模退票事件外(现在猫眼官方发言要严惩违规退票者),还有网上热议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三观不正,男女主双方藕断丝连,已成家了还与前任剪不断理还乱,这不得不让很多人反思:中国此类青春爱情片该怎么拍?还是依旧走情怀路线?除了前任、堕胎、回忆、失忆外还有哪些创新点?

对于出现大量豆瓣刷分水军行为,有资深记者曾以“片方”身份深入调查过,水军关于刷分行为具有一条龙服务式业务,包括豆瓣刷分、评论、刷分维护、口碑宣传等。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刷不刷分一看便知,正常的好电影评分会呈现“F”或“P”型,即4、5分居多,而刷分电影就是“C”型,1星和5星居多,这说的挺有道理,可是还是出现严重的刷分现象,我们瓜友以后看电影还是看好是哪种“型”为好,最主要是凭自己的喜好去看电影吧,只有自己觉得好才是好。不过不管烂片再怎么找水军依旧是烂片 。

如果说8分电影只需7500那肯定是假的,想想豆瓣里面的国产片有多少部是超过8分的。不过最近几年水军那么猖狂,真的不太信得过豆瓣电影的评分,太多水军不断放水影响观众判断力,豆瓣官方是该把关一下严查水军行为了!

敢问你看新片前会看豆瓣评论或其他影评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