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空军新型战斗机不停的展现了自己翱翔于山谷之间的英姿。歼-10B钻山谷场面震撼,前两天,军网英文站披露了西部战区空军某部的歼-11B战机在山谷中风驰电掣的照片,在为中国空军飞行员艺高人胆大的精湛技术鼓掌的同时,不要忽略这种飞行训练背后的物质保障——国产战机机载火控雷达的地形跟踪能力愈发强大。

歼10B、歼11B纷纷开启钻山沟模式,这项技术背后功劳大

图片:钻山谷的歼-11BS,军网英文站图片,下同

钻山谷是低空飞行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场景,对战斗机飞行员来说绝对是一门技术活,胆大、心细,需要出色的心理素质,稍有不慎就会撞上山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飞行任务类型,战斗民族的“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1995年参加马来西亚LIMA95航展后途径越南金兰湾,在降落时3架苏-27撞山,4名经验丰富的俄飞行员遇难。

歼10B、歼11B纷纷开启钻山沟模式,这项技术背后功劳大

图片:山谷中编队飞行的歼-11BS

但在战时,钻山谷在巨大的风险同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它是规避地面雷达,隐蔽接近敌重要目标一种良好的作战方式。由于地球曲率存在,地面雷达往往在山地地形中存在盲区,而不少作战飞机设计之初就侧重低空作战性能,为了在山谷和低空、超低空飞行,地形跟踪雷达由此应运而生。

歼10B、歼11B纷纷开启钻山沟模式,这项技术背后功劳大

图片:山谷中的歼-10B,军网英文站图片

顾名思义,地形跟踪雷达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机载雷达。它可以实时探测地形变化和回避地物,把飞行前方的起伏地形信息(距离、方位、高度)与战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关联,自动规避飞机撞山,70年代以后不少对地攻击战机,如苏联的苏-24等,都在主火控雷达之下,专门设置了地形规避雷达。

歼10B、歼11B纷纷开启钻山沟模式,这项技术背后功劳大

图片:苏-24的“猎户座”A雷达,下方小天线就是地形跟踪雷达

中国很早就开始研制这种特殊的雷达,这对战机低空飞行的重大意义。上世纪60年代,中国在研制强-5乙型鱼雷攻击机时,利用国外技术研制了317型雷达,它除了具有空空搜索与跟踪等常规功能外,还首度具备地形测绘,等高面测绘,地形回避和空地测距等多种功能。

歼10B、歼11B纷纷开启钻山沟模式,这项技术背后功劳大

图片:歼-8H用的中国第一种机载PD雷达

当然,现在歼-10B装备的无源相控阵(PESA)雷达和歼-11BS、歼轰-7A装备的脉冲多普勒(PD)机载雷达,都是新一代数字波束机载火控雷达,地形跟踪、测绘、成像模式那是必须的,雷达可以把前方探测的地形,测绘后投射在多功能显示器中,自动地形跟踪能力也是必须的。

歼10B、歼11B纷纷开启钻山沟模式,这项技术背后功劳大

图片:歼-10B的PESA雷达天线

因此,国产战机频频展现“钻山谷”绝技,除了飞行员技术日臻精湛之外,也离不开机载雷达的巨大进步。

『侃军情,观天下,想跟乌龙涨姿势,就关注我吧!任何未经授权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